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 条
[1] 柏淑清. 知情权的法理研究[D]苏州大学, 2004 .
[2] 顾伟毅. 外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实证分析及对中国立法的启示[D]山东大学, 2005 .
[3] 高丽萍. 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 2006 .
[4] 练育强. 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例外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 2006 .
[5] 吴冰. 论行政信息公开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 2007 .
[6] 朱海峰. 美国行政公开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外交学院, 2007 .
[7] 张艳杰. 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 2007 .
[8] 邱瑜. 政府信息公开视野下的公民信息权保护机制[D]中国政法大学, 2007 .
[9] 杨姗姗. 行政责任形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 2008 .
[10] 胡晨. 行政问责制的架构与运行[D]复旦大学, 2008 .
[11] 任夏青. 公务员行政赔偿责任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 2008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2 条
[1] 温恒国. 行政责任过程说——一种对行政责任性质的新认识[J]北方法学, 2008,(01) .
[2] 杨小君. 行政不作为形式及其违法性[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
[3] 黄元全. 我国行政侵权责任主体制度的重构探讨——法国行政法“过错区分”理论的启示[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
[4] 李泽锋. 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与政府信息公开组织体系的构建[J]档案学研究, 2007,(05) .
[5] 姜秀敏. 论突发事件管理中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建设[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
[6] 邵熠星. 我国各地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比较研究[J]湖北档案, 2007,(05) .
[7] 杨解君. 行政法的义务、责任之理念与制度创新——契约理念的融入[J]法商研究, 2006,(03) .
[8] 孙晓东,李炜. 法律因果关系分析[J]法学杂志, 2009,(10) .
[9] 沈福俊. 建立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相适应的保密制度——以《保守国家秘密法》的修改为视角[J]法学, 2009,(09) .
[10] 吴育珊. 广州政务信息公开的实践与探索——《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颁布实施两周年回顾[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5,(01) .
[11] 张坤世. 论行政法上的责任行政原则[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5,(05) .
[12] 章志远. 韩国信息公开法述评——兼及对中国的立法启示[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3,(02) .
[13] 莫于川. 经由阳光政府走向法治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理念、制度与课题[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7) .
[14] 陈兴良. 从归因到归责:客观归责理论研究[J]法学研究, 2006,(02) .
[15] 莫于川,许莲丽.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初次年度报告的若干特点[J]南都学坛, 2009,(04) .
[16] 刘召. 法哲学视角下法律因果关系之检讨——从休谟的因果关系怀疑论与概念法学的对立说起[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5) .
[17] 杜钢建,刘杰. 日本情报公开法的制定与实施[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0,(02) .
[18] 杨小军. 行政不作为问责的性质与构成要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9,(02) .
[19] 顾爱华. 论政府行政责任制度的内涵、本质及功能[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
[20] 肖登辉. 论行政法上的过错原则与违法责任原则[J]理论月刊, 200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