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龙威成. 基于多源瓦斯数据融合的鹤壁八矿瓦斯赋存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 2007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王云刚. 受载煤体变形破裂微波辐射规律及其机理的基础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 2008 .
[2] 李志强. 重庆沥鼻峡背斜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及有利区带预测研究[D]重庆大学, 2008 .
[3] 孟磊. 含瓦斯煤体损伤破坏特征及瓦斯运移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3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1 条
[1] 金耀,张天中,华正兴,徐明发,黄平章. 单轴压缩下多裂隙含水岩样电阻率变化与体积应变[J]地震学报, 1983,(01) .
[2] 赵玉林,钱复业,杨体成,刘建毅. 原地电阻率变化的实验[J]地震学报, 1983,(02) .
[3] 张天中,华正兴,徐明发. 1.2千巴围压下岩样破裂和摩擦滑动过程中电阻率变化[J]地震学报, 1985,(04) .
[4] 陆阳泉,赵家骝,钱家栋,王玉祥,刘建毅. 利用大样本岩石破裂实验模拟扩容-扩散孕震模式的某些结果(一)[J]地震学报, 1998,(02) .
[5] 万琼芝. 煤的电阻率和相对介电常数[J]煤矿安全技术, 1982,(01) .
[6] 杜云贵,鲜学福,谭学术,张广洋,许江. 南桐煤的导电性质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03) .
[7] 徐龙君,鲜学福,李晓红,张代钧,储雪子,邵晖. 交变电场下白皎煤介电常数的实验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3) .
[8] 陆阳泉,刘建毅,梁子斌. 受载条件下大型灰岩样品的电阻率前兆特征[J]华南地震, 1998,(03) .
[9] 肖金凯. 矿物的成分和结构对其介电常数的影响[J]矿物学报, 1985,(04) .
[10] 虞吉林. 动态断裂理论和实验研究进展[J]力学与实践, 1992,(05) .
[11] 琚宜文,姜波,侯泉林,王桂梁. 构造煤结构-成因新分类及其地质意义[J]煤炭学报, 2004,(05) .
[12] 徐龙君,刘成伦,鲜学福. 煤导电性质的分形特征[J]煤炭转化, 2001,(01) .
[13] 徐龙君,张代钧,鲜学福. 煤的电特性和热性质[J]煤炭转化, 1996,(03) .
[14] 冯秀梅,陈津,李宁,崔慧军,刘金营. 微波场中无烟煤和烟煤电磁性能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7,(05) .
[15] 张广洋,谭学术,杜贵云,胡跃华. 煤的导电机理研究[J]湘潭矿业学院学报, 1995,(01) .
[16] 肖金凯. 矿物和岩石的介电性质研究及其遥感意义[J]环境遥感, 1988,(02) .
[17] 聂百胜,何学秋,王恩元,刘贞堂,撒占友. 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3,(06) .
[18] 原永涛,赵毅,张建平. 不同煤化程度煤种对飞灰导电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 1997,(05) .
[19] 范启炜,王魁军,曹林. 我国煤矿瓦斯灾害事故频发的原因分析[J]中国煤炭, 2003,(07) .
[20] 刘贞堂,贾迎梅,王恩元,李忠辉,凌利,丁学龙. 受载煤体电阻率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煤炭, 200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