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靳春莲. 大青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其LbDREB基因的遗传转化[D]东北林业大学, 201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3 条
[1] 刘泽,管叔琪. 秋水仙素诱导产生花生早熟突变体[J]安徽农业科学, 2006,(21) .
[2] 徐化成,唐谦. 油松地理变异的初步研究[J]北京林学院学报, 1984,(02) .
[3] 全国侧柏种源试验协作组. 全国侧柏种源试验苗期生长和越冬性状变异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87,(03) .
[4] 唐季林,徐化成. 油松抗寒性与种源关系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89,(01) .
[5] 王君,康向阳,李代丽,景艳春,杨伟光. 授粉后施加秋水仙碱处理诱导青杨派异源三倍体[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05) .
[6] 李艳华,康向阳. 诱导大孢子染色体加倍选育白杨杂种三倍体[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05) .
[7] 范义荣,毛迎春,李兰英,戴建良,刘世芳. 黄山松群体酶基因遗传变异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9,(03) .
[8] 严言,王恩海,张守祥,战福顺,刘培林. 大青杨、香杨种间及种源间的交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9,(03) .
[9] 刘桂丰,蒋雪彬,刘吉春,李景云,王玉成,胡润田,王会仁,滕文华,彭宏梅,杨传平. 白桦多点种源试验联合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9,(05) .
[10] 史彦江,陈同森,宋峰惠,卡得尔,郑庆惠. 哈密林区新疆落叶松地理种源试验[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0,(05) .
[11] 姜静,杨传平,刘桂丰,刘玉喜,任旭琴. 应用RAPD技术对东北地区白桦种源遗传变异的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1,(02) .
[12] 朱翔,刘桂丰,杨传平,刘志新,袁桂华,刘吉春,李景云. 白桦种源区划及优良种源的初步选择[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1,(05) .
[13] 李景云,于秉君,褚延广,王会仁,刘桂丰. 帽儿山地区21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2,(04) .
[14] 杨传平,姜静,唐盛松,李景云,王会仁. 帽儿山地区21年生兴安落叶松种源试验[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2,(06) .
[15] 刘桂丰,褚延广,时玉龙,唐盛松. 17年生帽儿山地区樟子松种源试验[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3,(04) .
[16] 张杰,杨传平,邹学忠,刘长莉,卢建周. 蒙古栎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生长性状的关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5,(04) .
[17] 张立功,满淑华,贾志元,姜学凤,李绍纯,李占秋. 班克松种源试验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7,(01) .
[18] 洪伟,吴承祯. 侧柏种源的地理变异趋势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7,(02) .
[19] 王秋玉,吴月亮,蔡宝明,王会仁,刘吉春. 15年生红皮云杉种源的地理变异及种源选择[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7,(03) .
[20] 叶功富,冯泽幸,潘惠忠,徐俊森,林武星,隆学武,黄传英. 木麻黄优良无性系的选择试验[J]防护林科技, 1996,(S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