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 陈旭. 甜菜内源激素与其抗丛根病的关系[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
|
[2] | 白朕卿. JA、ETH与甜菜抗丛根病的关系[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 陈玉珍. 甜菜抗丛根病细胞生物学特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8 条
[1] | 汪新文. 茉莉酸参与植物逆境胁迫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 2008,(06)
.
|
[2] | 刘彧,赵秀兰,李欢庆. 茉莉酸甲酯抑制小麦根生长及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 2007,(04)
.
|
[3] | 马崇坚,柳俊,谢从华. 茉莉酸类物质的功能与胁迫防御[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1,(06)
.
|
[4] | 刘艳,黄卫东,战吉宬,潘秋红. 机械伤害和外源茉莉酸诱导豌豆幼苗H_2O_2系统性产生[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4,(06)
.
|
[5] | 何红卫,廖令洁,肖文娟,宾金华. 茉莉酸甲酯对烟草幼苗抗病毒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5,(03)
.
|
[6] | 张力,刘仪. 甜菜多粘菌形态发育过程研究[J]真菌学报, 1987,(03)
.
|
[7] | 禹艳红,徐曲毅,宾金华. 茉莉酸甲酯对烟草愈伤组织一些活性氧生成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5,(03)
.
|
[8] | 张小冰. 水杨酸在诱导植物抗性中的作用[J]生物学教学, 2005,(10)
.
|
[9] | 兰彦平. 茉莉酸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9,(02)
.
|
[10] | 周晓榕. 甜菜坏死黄脉病毒研究进展[J]中国甜菜糖业, 1994,(05)
.
|
[11] | 邵金旺,冯福应,张少英,邵世勤,王瑞刚. 甜菜抗丛根病生理基础的研究之五 甜菜抗(耐)丛根病性不同的品种细胞壁羟脯氨酸研究[J]中国甜菜糖业, 2001,(02)
.
|
[12] | 邵金旺,冯福应,张家骅,张少英. 甜菜抗(耐)丛根病性不同的品种根系活力研究[J]中国甜菜糖业, 2001,(03)
.
|
[13] | 冯福应,邵金旺,张少英,张家骅. 甜菜抗丛根病生理基础的研究之七 甜菜抗(耐)丛根病性不同的品种绿原酸和阿魏酸研究[J]中国甜菜糖业, 2001,(04)
.
|
[14] | 杨继春,秦树才,阎新元,李刚,蔡葆. 甜菜丛根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概述[J]中国甜菜糖业, 2003,(03)
.
|
[15] | 敖雪,邵世勤,张少英,侯英. 甜菜抗(感)丛根病品种苗期某些生理生化特性差异的研究[J]中国甜菜糖业, 2005,(01)
.
|
[16] | 吴国昭,曾任森. 外源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处理对挺立型普通野生稻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 2007,(03)
.
|
[17] | 蒋选利,李振岐,康振生. 过氧化物酶与植物抗病性研究进展[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6)
.
|
[18] | 王守正,李洪连,袁红霞. 蔬菜诱导抗性研究现状[J]中国蔬菜, 1992,(05)
.
|
[19] | 邓峰,苏廷荃,王建义,王永胜,王和平,高锦梁,梁训生. 甜菜丛根病研究初报[J]中国甜菜, 1983,(03)
.
|
[20] | 邓峰,苏廷荃. 甜菜多粘菌(polymyxa betae)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活史观察[J]中国甜菜, 1985,(0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