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樊景凤. 鸭肝炎病毒免疫种鸭抗体消长规律及其雏鸭母源抗体变化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00 .
[2] 杨宗照. 鸭肝炎病毒部分cDNA文库的构建及鸭IgG的特性[D]南京农业大学, 2000 .
[3] 魏秀丽. 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外膜蛋白A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 2007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5 条
[1] 张小飞,陈毓川,刘庆年,姚淮平,解启发,胡晓苗. 斑点免疫金渗滤法检测鸭肝炎病毒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1997,(04) .
[2] 程安春,汪铭书,刘菲,宋涌,袁桂萍,韩晓英,徐超,廖永洪,周伟光,文明,贾仁勇,陈孝跃. PCR在鸭瘟临床诊断和免疫及致病机理研究中的初步应用[J]病毒学报, 2004,(04) .
[3] 王平,潘文石,胡寿文,翟中和,陈永南,唐兆亮,李荫蓁,潘惟钧,邵绍源,陈月仙,贺慕严,曹焯,刘素珍. 北京小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一)诊断和防治[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0,(01) .
[4] 赵瑞宏,张小飞,魏建忠,潘孝成. 鸭病毒性肝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 2006,(04) .
[5] 祁保民,姚金水,卢惠明. 鸭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形态学观察[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1999,(03) .
[6] 吴城,陈仁祥,洪佩珠. 雏鸭病毒性肝炎已在福州地区发现[J]福建农业科技, 1981,(05) .
[7] 张济培,冼琼珍,黎雄亮,司兴奎,陈建红. 鸭肝炎Ⅰ型琼脂扩散试验的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3) .
[8] 许力干,赵武,陈泽祥,吴礼洁,黄峻. 广西部分地区鸭肝炎流行及防治现状调查[J]广西农业科学, 2002,(03) .
[9] 程国富,周诗其,熊道焕,胡薛英. 单克隆抗体PAP法对实验感染雏鸭体内鸭肝炎病毒的定位检测[J]河南畜牧兽医, 1998,(01) .
[10] 邬向东,何后军,万家淮,王永顺,邓舜洲,朱芝秀,张锦华. 雏鸭肝炎病毒江西株的分离与初步鉴定[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2,(06) .
[11] 范伟兴,陈溥言,蔡宝祥. 检测雏鸭肝炎病毒的单克隆抗体-抗原斑点试验的建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1,(03) .
[12] 程安春,汪铭书,崔恒敏,廖德惠,陈孝跃. 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的研究 Ⅱ、稳症性、保存条件及保存期的测定[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6,(01) .
[13] 汪铭书,崔恒敏,程安春,廖德惠,陈孝跃. 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的研究 Ⅲ、二联苗免疫鸭后抗体消长规律的测定[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6,(01) .
[14] 程安春,汪铭书,崔恒敏,廖德惠,陈孝跃. 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的研究 Ⅳ、疫苗的田间免疫试验[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6,(01) .
[15] 程安春,汪铭书,陈孝跃,钟妮娜,赖为民. 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的研究 Ⅴ.规模化养鸭中对种鸭鸭瘟鸭病毒性肝炎免疫程序的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6,(04) .
[16] 程方俊,田晋红,周廷宣,沙莎,徐欣然. 鸭病毒性肝炎诊治及病原血清型鉴定[J]四川畜牧兽医, 1996,(04) .
[17] 吴国栋. 鸭病毒性肝炎病原血清型鉴定小结[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1990,(02) .
[18] 许伟琦,孙泉云,刘红,李维功. 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检测鸭肝炎病毒抗体的研究[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1997,(04) .
[19] 孙泉云,李劲松. 感染鸡胚的鸭肝炎病毒适应毒株的筛选试验[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1997,(05) .
[20] 奚志龙. 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免疫效果试验[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1999,(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