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荆升国. 高应力破碎软岩巷道棚—索协同支护围岩控制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 2009 .
[2] 刘建庄. U型钢支架屈曲机理及控制[D]中国矿业大学, 2013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8 条
[1] 范秋雁. 试论软岩支护的理论基础[J]地下空间, 1999,(04) .
[2] 何满潮,景海河,孙晓明. 软岩工程地质力学研究进展[J]工程地质学报, 2000,(01) .
[3] 郭志. 软岩流变过程与强度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 1996,(01) .
[4] 范秋雁. 对软岩定义和巷道临界埋深的讨论[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1995,(Z1) .
[5] 彭涛,何满潮. 煤矿软岩混沌力学特性的研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1997,(01) .
[6] 彭涛. 软岩工程的混沌控制支护理论初探[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1998,(02) .
[7] 杨坪,彭振斌,李奋强. 巷道注浆加固作用机理及计算模型研究[J]矿冶工程, 2005,(01) .
[8] 康红普. 高强度锚杆支护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 2000,(02) .
[9] 郑百生,谢文兵,陈晓祥. 柴里煤矿跨采巷道围岩加固机理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 2004,(05) .
[10] 陶连金,姜德义,孙广义,张东日. 节理岩体中地下水流动的离散元模拟[J]煤炭学报, 2000,(01) .
[11] 胡玉银. 大埋深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力学机制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94,(06) .
[12] 谢文兵,陈玉华,陆士良. 软岩硐室围岩作用关系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 .
[13] 朱焕春,Andrieux Patrick,钟辉亚. 节理岩体数值计算方法及其应用(二):工程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01) .
[14] 范秋雁,朱维申. 软岩最优支护计算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 1997,(02) .
[15] 潘立友. 软岩底板侵入理论与实践[J]岩土工程学报, 1998,(02) .
[16] 范秋雁. 软岩流变地压控制原理[J]中国矿业, 1996,(04) .
[17] 谢文兵,陆士良,杨米加,姜耀东,殷少举,史振凡. 支护-围岩接触关系与软岩硐室失稳破坏的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1999,(05) .
[18] 何满潮. 煤矿软岩工程技术现状及展望[J]中国煤炭, 199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