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王新伟. 高效氯氰菊酯微乳液形成规律研究和形成机理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 2004 .
[2] 张文娟. 利福平微乳的研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
[3] 寇贺红. 10%丁香酚纳米乳的研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2 条
[1] 胡世林. 呋喃西林溶液处方的改进及质量控制[J]安徽医药, 2003,(02) .
[2] 张彦明. 牛子宫内膜炎的研究与临床进展[J]黄牛杂志, 1998,(01) .
[3] 周雅文,张高勇,王红霞. 汽油微乳化技术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 2002,(02) .
[4] 叶海英,张忠义,高申,鲁莹,汪艳. 法莫替丁微乳的研制及其质量评价[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3,(01) .
[5] 张立超,胡晋红. 微乳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2004,(01) .
[6] 王良娟,李跃民,马勋,周霞,王晓兰,秦学敏,王新华,魏学良. 产后健康母牛与子宫炎牛子宫内细菌分离与鉴定[J]甘肃畜牧兽医, 1996,(02) .
[7] 欧阳五庆,曹发昊,王艳萍. 呋喃西林纳米乳的制备及体外抑菌试验[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7,(06) .
[8] 杜永峰,吕方. 微乳状液体系应用研究进展[J]化学世界, 1999,(10) .
[9] 吴绍情. 乳化燃料油[J]化学通报, 1989,(03) .
[10] 郭荣,李干佐. 阴离子型微乳液的电导行为及其溶液结构[J]化学学报, 1987,(01) .
[11] 滕弘霓,滕大为,陈宗淇. 醇的链长对微乳状液形成的影响[J]化学研究与应用, 1997,(04) .
[12] 郝京诚,汪汉卿,鲁润华,王淘淘,石硕,李干佐,孙海英. 微乳液相行为和微观结构的研究[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1997,(02) .
[13] 王晓黎,蒋雪涛 ,李干佐,牟建海.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的基础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1,(06) .
[14] 李树明. 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因及病理研究概述[J]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学报, 1995,(03) .
[15] 蔺恩惠,李兴福. 掺水汽油微乳状液的生成和应用[J]石油炼制与化工, 1991,(08) .
[16] 张文萍,张志耘. 我国纳米技术在药学领域中应用现状[J]天津药学, 2002,(05) .
[17] 李兴福,蔺恩惠,肖泰,郭跃华. 掺水汽油微乳状液的生成和应用[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01) .
[18] 王晓黎,蒋雪涛,刘皋林,钱方. 环孢素A微乳口服液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04,(01) .
[19] 刘翠艳,李呈敏,李雨来. 微量元素缺乏与母畜不孕症[J]畜牧与兽医, 2000,(01) .
[20] 赵阳,张纯,郭澄,常立军. 丁香油-β-环糊精制备工艺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