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袁春梅. 我国草地畜牧业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 2002 .
[2] 佟海彪. 内蒙古牧区草业产业化及其经营模式研究[D]内蒙古大学, 2007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方辉. 农牧交错区草业助推技术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
[2] 孙兆敏. 宁南旱作农区草地农业发展模式与技术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
[3] 邵治亮. 陕北丘陵沟壑区退耕种草战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6 条
[1] 常新艳. 榆林市土地资源的优势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 2007,(18) .
[2] 苏大学. 天然草原在防治黄河上中游流域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中的作用与地位[J]草地学报, 2000,(02) .
[3] 王堃,韩建国,周禾. 中国草业现状及发展战略[J]草地学报, 2002,(04) .
[4] 呼天明,刘崇林,杨培志,龙明秀. 略论中国草业科技的发展[J]草地学报, 2004,(01) .
[5] 洪绂曾. 中国草业战略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J]草地学报, 2005,(01) .
[6] 钱学森. 草原、草业和新技术革命[J]中国草原与牧草, 1986,(01) .
[7] 杨汝荣. 我国西部草地退化原因及可持续发展分析[J]草业科学, 2002,(01) .
[8] 李海兵,徐斌. 草业发展的重要意义[J]草业科学, 2002,(09) .
[9] 李维俊. 湖北省草业现状及发展措施[J]草业科学, 2004,(05) .
[10] 马红彬,王宁. 农牧交错区草地农业系统理论与实践的探讨[J]草业科学, 2004,(12) .
[11] 许庆方,韩建国,董宽虎. 我国草业发展简要回顾[J]草业科学, 2005,(04) .
[12] 万炎,冯等田. 河西地区发展草产业集群的路径研究[J]草业科学, 2005,(05) .
[13] 韩天虎,王汝富,王俊梅. 甘肃发展草产业优势分析及对策[J]草业科学, 2005,(09) .
[14] 李毓堂. 学习探讨钱学森关于第六次产业革命和发展草产业的论述[J]草业科学, 1995,(02) .
[15] 任继周. 藏粮于草施行草地农业系统——西部农业结构改革的一种设想[J]草业学报, 2002,(01) .
[16] 史纪安,陈利顶,史俊通,傅伯杰,张淑荣. 榆林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区域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分析[J]地理科学, 2003,(04) .
[17] 尚爱军,栾爱梅,张雄,孙兆敏. 陕北荒漠化地区农业持续发展技术体系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2,(03) .
[18] 邵治亮,贾志宽,鲁向平,韩清芳. 陕北丘陵沟壑区发展生态草畜产业的思考[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04) .
[19] 程黎君. 浅谈发展草畜产业的重要性及意义[J]甘肃畜牧兽医, 2005,(06) .
[20] 陈家贵. 草畜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J]广西畜牧兽医, 2003,(02)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孙洪仁,高飞,逯涛林,乌栋,陈卢亮. 中国草业发展战略刍议[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 2004 .
[2] 杜青林. 实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2006中国草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 2006 .
[3] 邓波,代艳. 我国草业科学研究动向分析[A]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