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6 条
[1] | 李娟,江昌俊. 中国茶树核心种质的初步构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4,(03)
.
|
[2] | 明军,张启翔,兰彦平. 梅花品种资源核心种质构建[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02)
.
|
[3] | 李斌,陈兴琰,陈国本,王建国. 茶树染色体组型分析[J]茶叶科学, 1986,(02)
.
|
[4] | 杜琪珍,李名君,刘维华,王海思. 茶组植物的化学分类及数值分类[J]茶叶科学, 1990,(02)
.
|
[5] | 鲁成银,刘维华,李名君. 茶种系间的亲缘关系及进化的酯酶同工酶分析[J]茶叶科学, 1992,(01)
.
|
[6] | 陈亮,虞富莲,童启庆. 关于茶组植物分类与演化的讨论[J]茶叶科学, 2000,(02)
.
|
[7] | 陈亮,山口聪,王平盛,许玫,宋维希,童启庆. 利用RAPD进行茶组植物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分析[J]茶叶科学, 2002,(01)
.
|
[8] | 金基强,崔海瑞,陈文岳,卢美贞,姚艳玲,忻雅,龚晓春. 茶树EST-SSR的信息分析与标记建立[J]茶叶科学, 2006,(01)
.
|
[9] | 陈亮,陈大明,高其康,杨亚军,虞富莲. 茶树基因组DNA提纯与鉴定[J]茶叶科学, 1997,(02)
.
|
[10] | 屈文琦,陈兴琰,陈国本. 茶树无性系品种的染色体组型及其变异性的研究[J]福建茶叶, 1987,(03)
.
|
[11] | 陈亮,杨亚军,虞富莲. 应用RAPD标记进行茶树优异种质遗传多态性、亲缘关系分析与分子鉴别[J]分子植物育种, 2004,(03)
.
|
[12] | 李银霞,高其洁,李天红. 基于果实相关性状的桃品种初级核心种质取样策略研究[J]果树学报, 2006,(03)
.
|
[13] | 王述民,曹永生,胡家蓬. 中国小豆种质资源核心样品的初步建立[J]华北农学报, 2002,(01)
.
|
[14] | 朴红梅,王玉民,刘宪虎,王景余,金成海. 简单重复序列的研究与应用[J]吉林农业科学, 2004,(06)
.
|
[15] | 田郎,方家林,黄华孙. 作物种质资源核心种质研究及其应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3,(S1)
.
|
[16] | 杨生龙,张振海,雍瑞华. 聚类分析在宁夏水稻核心种质研究中的应用[J]宁夏农林科技, 2003,(02)
.
|
[17] | 李自超,张洪亮,孙传清,王象坤. 植物遗传资源核心种质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999,(05)
.
|
[18] | 余萍,李自超,张洪亮,曹永生,李道远,王象坤. 中国普通野生稻初级核心种质取样策略[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3,(05)
.
|
[19] | 李银霞,安丽君,姜全,赵剑波,李天红. 桃(Prunus persica(L.) Batsch.)品种核心种质的构建与评价[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7,(05)
.
|
[20] | 忻雅,崔海瑞. 植物表达序列标签(EST)标记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生物学通报, 2004,(0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