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1 条
[1] | 尹国兴. 中医物质转化理论的现代科学价值[J]大自然探索, 1998,(02)
.
|
[2] | 韩勃,陈银玲. 自由基与中医证型研究概况[J]甘肃中医, 1994,(05)
.
|
[3] | 章汉平,刘又香,陈友梅,梁忠,马骏,王华. 经穴深部氧分压检测与分析[J]湖北中医杂志, 1994,(02)
.
|
[4] | 周立华,卢依平. “经络蛋白能带结构”假说[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3,(05)
.
|
[5] | 梁忠,王华. 氧·经气·经络——关于经气和经络实质的新假说[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3,(03)
.
|
[6] | 廖青萍. 经络注氧疗法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0,(01)
.
|
[7] | 焦玄,李志超. 关于经络的“信息系统”假说[J]科技导报, 1997,(09)
.
|
[8] | 陈进生. 经络系统的假说[J]科技导报, 1999,(11)
.
|
[9] | 张友时,李瑞午. 经络实质探讨:触发点—细胞通讯—神经系统—细胞通讯假说[J]科技导报, 1999,(11)
.
|
[10] | 沈律. “干细胞-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理论——初探人体经络现象的本质及其生物作用机制[J]科技导报, 2001,(10)
.
|
[11] | 吴萍. 《内经》关于经气之探讨[J]青海医学院学报, 2000,(04)
.
|
[12] | 孙广仁. 《内经》中气虚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05)
.
|
[13] | 孙兆贵. (cAMP,ATP)区域化与经穴化学组成和电学特性的关系[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95,(02)
.
|
[14] | 孙广仁. 精气的概念、源流及结构浅识[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7,(05)
.
|
[15] | 姜俊,严振国. “神门穴-心脏”相关的神经机转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 1991,(03)
.
|
[16] | 刘里远,樊景禹. 针刺促进经线皮肤释放儿茶酚胺的实验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 1997,(04)
.
|
[17] | 龚启华,曹及人. 论经脉与淋巴管系的关系[J]上海中医药杂志, 1979,(04)
.
|
[18] | 杨立涛,刘爽,于常海. 脑红蛋白和细胞红蛋白:携氧蛋白质家族2个新成员[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6,(04)
.
|
[19] | 魏登邦,张宝琛. 缺氧引起的自由基增殖及其损伤[J]生物学通报, 2003,(01)
.
|
[20] | 谢远军,胡翔龙,吴宝华. 经脉循行线上组织氧分压的观察及其针刺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0,(0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