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 谢海平. 竹类植物叶片衰老机理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4
.
|
[2] | 何奇江. 开花及不同栽培措施下雷竹植株的生理生态变化研究[D]浙江大学, 2005
.
|
[3] | 王青. 毛竹种质资源保存研究—种子、花粉、试管苗保存枝术[D]北京林业大学, 2012
.
|
[4] | 孙立方. 毛竹生殖生物学和种实产量提高技术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2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6 条
[1] | 秦自生. 冷箭竹生殖特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 1995,(03)
.
|
[2] | 邱尔发,郑郁善,洪伟,陈卓梅,尤志达,陈开盛,陈礼光. 开花和未开花山地麻竹叶片性状比较[J]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2,(02)
.
|
[3] | 张光楚,陈富枢. 竹类杂交育种的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 1986,(03)
.
|
[4] | 张家贤,罗威,明勇. 爬竹开花结实调查[J]贵州林业科技, 1992,(02)
.
|
[5] | 秦自生,艾伦·泰勒,蔡绪慎,黄金燕. 冷箭竹生物学特性研究[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02)
.
|
[6] | 毛高喜,张春霞. 竹子开花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林业科技开发, 1996,(04)
.
|
[7] | 张宪政. 植物叶绿素含量测定——丙酮乙醇混合液法[J]辽宁农业科学, 1986,(03)
.
|
[8] | 杜凡,薛嘉榕,杨宇明,辉朝茂,王泾. 15年来云南竹子的开花现象及其类型研究[J]林业科学, 2000,(06)
.
|
[9] | 郑郁善,高培军,陈礼光,吴擢溪. 绿竹开花生理生化特性研究[J]林业科学, 2003,(03)
.
|
[10] | 何奇江,汪奎宏,华锡奇,童晓青. 雷竹开花期内源激素、氨基酸和营养成分含量变化[J]林业科学, 2005,(02)
.
|
[11] | 邢世岩,有祥亮,李可贵,董金伟,樊纪欣. 银杏雄株开花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林业科学, 1998,(03)
.
|
[12] | 张文燕,马乃训,陈红星. 竹类花粉形态及萌发试验[J]林业科学研究, 1989,(01)
.
|
[13] | 张文燕,马乃训. 竹类植物花期生物学特性[J]林业科学研究, 1989,(06)
.
|
[14] | 张文燕,马乃训. 竹类植物花粉的生活力和自然授粉[J]林业科学研究, 1990,(03)
.
|
[15] | 王曙光,普晓兰,丁雨龙. 巨龙竹生殖器官形态结构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J]植物研究, 2006,(03)
.
|
[16] | 董文渊,黄宝龙,谢泽轩,谢周华,刘厚源. 筇竹开花结实特性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6)
.
|
[17] | 张春霞,谢寅峰,丁雨龙. 福建茶杆竹开花结实期间的叶片衰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2)
.
|
[18] | 陈舒怀,谭宏超. 龙竹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J]云南林业科技, 1997,(04)
.
|
[19] | 胡成华,喻富根,陈玲. 竹类果实胚体的比较解剖与系统分类[J]云南植物研究, 1992,(01)
.
|
[20] | 柴振林,何建荣. 雷竹花期激素组成的初步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 2001,(0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