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王爱武. 酒制与超细粉碎对当归散成分溶出及药效学影响的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1 .
[2] 于晓辉.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与近红外光谱在大黄活性成分研究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 2006 .
[3] 金迪. 黄芩多糖的提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2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梁英. 黄芩黄酮浸提动力学及浸提工艺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5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9 条
[1] 黎丹戎,侯华新,张玮,李力. 汉黄芩素诱导人卵巢癌细胞A2780凋亡及对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J]癌症, 2003,(08) .
[2] 张丽平,余晓琴. 微波萃取技术在提取黄酮类化合物上的应用[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3) .
[3] 张羽飞,于春丽,张春枝. 乙醇室温浸提法提取黄芩总黄酮的工艺条件[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4,(03) .
[4] 梅景良.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黄连解毒药剂质量检测上的应用[J]福建畜牧兽医, 2005,(01) .
[5] 陈小康,孙素琴,李隆弟. 中药注射剂荧光光谱法的快速鉴别和热稳定性研究[J]分析化学, 2002,(10) .
[6]A NEW FLAVONE C-GLYCOSIDE FROM SCUTELLARIA BAICALENSIS[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1994,(10) .
[7] 于文佳,何坚,沈金灿,王小如. 高分辨率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测定丹参脂溶性组分[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3,(04) .
[8] 郑立颖,魏彦明,陈龙. 纤维素酶在黄芪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5,(01) .
[9] 徐永群,孙素琴,周群,蔡少青. 红外光谱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识别栽培、野生黄芩和粘毛黄芩[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2,(06) .
[10] 谷筱玉,汪嚥,徐可欣,李林,凌宁生. 冰片的近红外光谱法检测[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4,(02) .
[11] 韩凤梅,姚向阳,陈勇. 盾叶薯蓣纤维素酶酶解工艺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 2004,(06) .
[12] 李雪玉,王和平,付起凤,张秀云. 烘制酒黄芩稳定性的实验研究[J]黑龙江医药, 1995,(01) .
[13] 韩颂,朱飞,李晓晖. 纤维素酶在黄芩提取工艺中应用的初步探索[J]黑龙江医药, 1997,(06) .
[14] 闻永举,杨云. 黄芩的炮制沿革及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5,(06) .
[15] 陈红,李卓. 三种水制黄芩品中黄芩甙含量的比较[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02) .
[16] 高中洪,黄开勋,徐辉碧. 黄芩黄酮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的ESR研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1999,(01) .
[17] 范志刚,李玉莲,杨莉斌,匡丽萍. 微波技术对槐花中芸香甙浸出量影响的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0,(01) .
[18] 贾立革,刘锁兰 ,李秀青 ,宋蔚 ,初锋,李红平. 中药提取分离新技术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4,(04) .
[19] 胡秀丽,刘忠英,荣会,张寒琦,于爱民. 微波萃取与常规提取方法对大黄总蒽醌提取率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5,(02) .
[20] 龚盛昭,杨卓如. 微波提取黄芩甙的协同效应研究[J]精细化工, 2003,(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