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8 条
[1] | 徐清,杨天行,刘晓端,葛晓立. 密云水库总磷的富营养化分析与预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03)
.
|
[2] | 王晓燕,郭芳,蔡新广,胡秋菊. 密云水库潮白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01)
.
|
[3] | 施为光,陈达平. 黑龙滩水库氮磷平衡与富营养化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02)
.
|
[4] | 高超,朱建国,窦贻俭. 农业非点源污染对太湖水质的影响:发展态势与研究重点[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03)
.
|
[5] | 彭虹,郭生练. 汉江下游河段水质生态模型及数值模拟[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04)
.
|
[6] | 夏学惠,东野脉兴,周建民,田升平,张灼,彭彦华. 滇池现代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及其对环境影响[J]沉积学报, 2002,(03)
.
|
[7] | 王雨春,万国江,黄荣贵,邹申清,陈刚才. 湖泊现代化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作用及环境效应[J]重庆环境科学, 2000,(04)
.
|
[8] | 陈炎,孟西林,袁彩凤,赵颖,汪斌. 淮河流域多闸坝河流COD综合衰减系数测算[J]重庆环境科学, 2002,(03)
.
|
[9] | 甄兰,廖文华,刘建玲. 磷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及其在水环境中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2,(S1)
.
|
[10] | 曹欣中,唐龙妹,张月秀. 象山港水文特征及纳污能力的分析[J]东海海洋, 1995,(01)
.
|
[11] | 张秀梅,梁涛,耿元波. 河口、海湾沉积磷在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研究中的意义[J]地理科学进展, 2001,(02)
.
|
[12] | 王晓燕,王晓峰,汪清平,王振刚,蔡新广. 北京密云水库小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J]地理科学, 2004,(02)
.
|
[13] | 刘敏,侯立军,许世远,欧冬妮,张斌亮,刘巧梅,杨毅. 长江河口潮滩表层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特征[J]地理学报, 2002,(04)
.
|
[14] | 刘静,杜桂森,刘晓端,宋福,刘靖,华振玲. 密云水库的浮游生物群落[J]西北植物学报, 2004,(08)
.
|
[15] | 吴丰昌. 云贵高原湖泊沉积物和水体氮、磷和硫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和生态环境效应(摘要)[J]地质地球化学, 1996,(06)
.
|
[16] | 王平,史晓新. 水体自净系数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 1997,(02)
.
|
[17] | 王晓燕,王一峋,蔡新广,许谦,李廷芳. 北京密云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现状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2,(04)
.
|
[18] | 黄文钰,舒金华,吴延根,舒振文. 滆湖磷迁移过程研究(二)──磷平衡及磷迁移的预测[J]湖泊科学, 1997,(03)
.
|
[19] | 李文朝,尹澄清,陈开宁,吴庆龙,潘继征. 关于湖泊沉积物磷释放及其测定方法的雏议[J]湖泊科学, 1999,(04)
.
|
[20] | 陈宇炜,秦伯强,高锡云. 太湖梅梁湾藻类及相关环境因子逐步回归统计和蓝藻水华的初步预测[J]湖泊科学, 2001,(01)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