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8 条
[1] | 田洪涛,张柏林,贾英民,苑社强. 双歧杆菌与人体胃肠道微生态[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0,(04)
.
|
[2] | 李武明,张玲华,杨汝德. 双歧杆菌的微囊化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 1997,(04)
.
|
[3] | 刁复强. 发酵奶和益生菌的保健作用[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1999,(01)
.
|
[4] | 盛延岭,刘树英. 双岐杆菌酸乳酪[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1995,(04)
.
|
[5] | 贾建波,顾卫国. 黑米双歧酸奶的研制[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1996,(02)
.
|
[6] | 周雪峰. 双歧杆菌与酸奶菌的混合发酵中菌种配比的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4)
.
|
[7] | 赵瑞香. 双歧杆菌酸奶的研制[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 1997,(03)
.
|
[8] | 王旭明,陈宗泽,袁毅. 益生菌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J]吉林农业科学, 2002,(01)
.
|
[9] | 徐明生,黄占旺,上官新晨,吴少福,董开发,侯英梅. 凝固型双歧杆菌酸奶研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9,(01)
.
|
[10] | 张卫华,高煜. 国内外益生菌产品发展状况[J]口岸卫生控制, 2004,(05)
.
|
[11] | 康怀彬,李道敏,陈树兴. 凝固型酸牛乳新品种的研究现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2003,(01)
.
|
[12] | 林松毅. 胡萝卜保健型酸奶的研制[J]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 2003,(03)
.
|
[13] | 范荣波,杨淑芳,付伸展,张夕蕾. 双歧杆菌在酸奶中的应用[J]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2,(04)
.
|
[14] | 汤钦林,陈正宏. 双歧杆菌及其生物制品[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 1997,(02)
.
|
[15] | 肖光辉,毛宏放,郭明若,Kindstedt PS. 乳酸菌及双歧杆菌制品的生产工艺[J]中国乳品工业, 2000,(02)
.
|
[16] | 赵希荣. 双歧酸奶与双歧因子酸奶[J]中国乳品工业, 2000,(06)
.
|
[17] | 张艳杰,徐红华. 益生菌及在食品中的应用[J]中国乳品工业, 2001,(05)
.
|
[18] | 谢继志,葛庆丰. 影响酸奶的因素及其质量控制[J]中国乳品工业, 2001,(06)
.
|
[19] | 吕嘉枥,成妮妮. 提高乳品中益生菌存活力的方法[J]中国乳品工业, 2001,(06)
.
|
[20] | 陈铁涛,王珍芹. 两歧双歧杆菌与嗜酸乳杆菌微生态制剂的工业化生产工艺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 2002,(0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