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0 条
[1] 靳志亮. 退耕还草的先锋 二色胡枝子[J]北京农业, 2003,(04) .
[2] 李昌林,陈默君,颜艳. 二色胡枝子品种SOD、POD同工酶的酶谱分析[J]草地学报, 2003,(03) .
[3] 张吉宇,袁庆华,张文淑,鲁挺. 多花胡枝子基因组DNA提取与RAPD反应体系优化[J]草地学报, 2004,(03) .
[4] 夏丽华,郭继勋. 磁处理种子对羊草生长及抗盐碱性的影响[J]草业学报, 2001,(01) .
[5] 朱翔,杨传平,李忠,庞志慧,赵云,王会仁,李景云. 2年生白桦种源的地理变异[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1,(06) .
[6] 杜金友,陈晓阳,李伟,高琼. 林木抗旱的渗透调节及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 2004,(06) .
[7] 苏佩,山仑. 玉米种子萌发成苗不同阶段需水阈值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 1996,(01) .
[8] 吴大通,龚洁,王维明,岳辉,陈宏荣. 侵蚀劣地胡枝子栽培技术及水土保持效应[J]福建水土保持, 2002,(02) .
[9] 陈仁兴,王益和. 胡枝子的水土保持效应分析[J]福建水土保持, 2002,(03) .
[10] 张云贵,谢永红,吴学良,毛启才. PEG诱导水分胁迫对柑桔幼苗细胞质膜透性及脯氨酸含量的影响[J]果树科学, 1995,(S1) .
[11] 孟维英,王学勇,尹新彦,王海臣,王建梅. 浅析河北省胡枝子的开发利用[J]河北林业科技, 2004,(04) .
[12] 李延安,贾黎明,杨丽. 胡枝子应用价值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河北林果研究, 2004,(02) .
[13] 张燕,方力,姚照兵,冯永新,吴业池. PEG和低温胁迫对烟草幼苗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2,(06) .
[14] 朱根海,朱培仁. 小麦抗冻性的季节变化以及温度对脱锻炼的效应[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4,(02) .
[15] 朱根海,刘祖祺,朱培仁. 应用Logistic方程确定植物组织低温半致死温度的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6,(03) .
[16] 王忠华,李旭晨,夏英武. 作物抗旱的作用机制及其基因工程改良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 2002,(01) .
[17] 孙秀殿,李纯丽,张凤霞. 胡枝子的栽培利用[J]特种经济动植物, 1999,(02) .
[18] 潘侠,孙溜彬,祁永会. 胡枝子资源的开发展望[J]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2,(02) .
[19] 关义新,戴俊英,陈军,徐世昌. 土壤干旱下玉米叶片游离脯氨酸的累积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J]玉米科学, 1996,(01) .
[20] 龚明. 作物抗旱性鉴定方法与指标及其综合评价[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198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