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陈晴. 基于GIS的面雨量气象业务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 2010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1 条
[1] 盛文坤,姚檀栋,李月芳. 用古里雅冰芯的pH值及电导率探讨该冰川作用区的干湿变化(英)[J]冰川冻土, 1998,(04) .
[2] 盛文坤,姚檀栋,李月芳,皇翠兰. 古里雅冰芯中钙离子含量及与气候变化关系[J]冰川冻土, 1999,(01) .
[3] 袁玉江,李江风.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450a冬季温度序列的重建与分析[J]冰川冻土, 1999,(01) .
[4] 黄茂桓. 我国冰川温度研究40年[J]冰川冻土, 1999,(03) .
[5] 袁玉江,叶玮,董光荣. 天山西部伊犁地区314a降水的重建与分析[J]冰川冻土, 2000,(02) .
[6] 康世昌,秦大河,Paul A. Mayewski ,Cameron P. Wake ,任贾文. 近200a来珠穆朗玛峰北坡远东绒布冰芯气候记录[J]冰川冻土, 2000,(03) .
[7] 何元庆,姚檀栋,杨梅学,沈永平. 玉龙山温冰川浅冰芯记录现代指示意义[J]冰川冻土, 2000,(03) .
[8] 陈拓,秦大河,李江风,任贾文,刘晓宏,孙维贞. 新疆昭苏云杉树轮纤维素δ~(13)C的气候意义[J]冰川冻土, 2000,(04) .
[9] 袁玉江,李江风,胡汝骥,刘潮海,焦克勤,李忠勤. 用树木年轮重建天山中部近350a来的降水量[J]冰川冻土, 2001,(01) .
[10] 段克勤,姚檀栋,蒲健辰,孙维贞. 喜马拉雅山达索普冰川积累量变化及其对青藏高原温度的响应[J]冰川冻土, 2001,(02) .
[11] 勾晓华,陈发虎,王亚军,邵雪梅. 利用树轮宽度重建近280a来祁连山东部地区的春季降水[J]冰川冻土, 2001,(03) .
[12] 蒲健辰,姚檀栋,王宁练,丁良福,张其花. 普若岗日冰原及其小冰期以来的冰川变化[J]冰川冻土, 2002,(01) .
[13] 叶佰生,李世杰,施雅风. 从末次冰盛期冰川规模探讨当时的气候环境——以乌鲁木齐河源区末次冰盛期冰川为例[J]冰川冻土, 1997,(01) .
[14] 盛文坤,姚檀栋,邓友生. 用冰芯中的硫酸根离子探讨古里雅冰川作用区的干湿变化[J]冰川冻土, 1997,(01) .
[15] 王宁练,刘时银. 从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变化估计近百年来该地区夏季升温[J]冰川冻土, 1997,(03) .
[16] 王绍武,赵宗慈. 近五百年我国旱涝史料的分析[J]地理学报, 1979,(04) .
[17] 钟巍,熊黑钢,塔西甫拉提,高村宏毅,舒强. 南疆地区历史时期气候与环境演化[J]地理学报, 2001,(03) .
[18] 周清波,张丕远,王铮. 合肥地区1736-1991年年冬季平均气温序列的重建[J]地理学报, 1994,(04) .
[19] 张志华,吴祥定. 祁连山地区1310年以来湿润指数及其年际变幅的变化与突变分析[J]第四纪研究, 1996,(04) .
[20] 姚檀栋. 古里雅冰芯近2000年来气候环境变化记录[J]第四纪研究, 199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