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7 条
[1] | 蔡永萍,陶汉之,程备久. 对生玉米叶片蒸腾、光合若干特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6,(04)
.
|
[2] | 张玉琼,张鹤英. 淹水逆境下玉米若干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8,(04)
.
|
[3] | 倪君蒂,李振国. 淹水对大豆生长的影响[J]大豆科学, 2000,(01)
.
|
[4] | 许如根,黄志仁,黄友圣,周美学,吕超. 大麦品种(系)间耐湿性的比较研究[J]大麦科学, 1997,(02)
.
|
[5] | 林占禧. 菌草技术现状及其应用前景[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1996,(Z1)
.
|
[6] | 敖惠修,何道泉,夏汉平. 香根草在水土流失区种植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 1993,(04)
.
|
[7] | 董登峰,骆炳山,陈大清. 小麦苗期和孕穗期涝渍的某些生理特性比较研究[J]广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8,(04)
.
|
[8] | 刘吉元,马福录. 洪涝灾害对早稻的影响及灾后管理[J]广西农业科学, 1996,(03)
.
|
[9] | 敖惠修,夏汉平,刘世忠,何道泉. 香根草生物工程在公路护坡的应用初报[J]广州环境科学, 1997,(02)
.
|
[10] | 刘晓忠,李建坤,王志霞,江宗立. 涝渍逆境下玉米叶片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抗涝性的关系[J]华北农学报, 1995,(03)
.
|
[11] | 李乐农,麻浩,李继军曾盔,孙福增. 淹水处理对不同水稻品种碳氮代谢的影响[J]湖南农学院学报, 1995,(03)
.
|
[12] | 汪宗立,刘晓忠,李建坤,王志霞. 玉米的涝渍伤害与膜脂过氧化作用和保护酶活性的关系[J]江苏农业学报, 1988,(03)
.
|
[13] | 汪宗立,丁祖性,娄登仪,王志霞. 小麦湿害及耐湿性的生理研究——Ⅰ.小麦个体发育过程中对土壤过湿反应的敏感期[J]江苏农业科学, 1981,(04)
.
|
[14] | 汪宗立,丁祖性. 小麦湿害及耐湿性的生理研究——Ⅱ.不同生育期土壤过湿对小麦某些生理过程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 1981,(06)
.
|
[15] | 赖小荣. 禾本科(Poaceae)几种水保植物营养器官的比较解剖学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9,(04)
.
|
[16] | 曹旸,蔡士宾,朱伟,熊恩惠,方先文. 国内外麦类作物耐湿性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 1996,(06)
.
|
[17] | 阮伏水,周伏建. 坡地果园开发水土保持新模式[J]农村生态环境, 1995,(02)
.
|
[18] | 夏汉平,敖惠修,何道泉,刘世忠,陈龙江. 香根草在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中的作用[J]热带地理, 1996,(03)
.
|
[19] | 陈法扬,李凤,程洪. 香根草引种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 1991,(03)
.
|
[20] | 夏汉平,敖惠修,何道泉. 环境因子对香根草生长习性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 1994,(0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