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
[1] 廖茂汀. 大瑶山隧道基床病害成因分析与整治加固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 2011 .
[2] 李盼. 山岭公路小净隧道施工安全控制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 2011 .
[3] 宋波. 达陕高速公路隧道塌方机制及处治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 2011 .
[4] 陈吉森. 连拱隧道地下水渗流场及防排水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 2006 .
[5] 陈伟君. 雅泸高速公路泥巴山隧道及断层涌突水预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9 .
[6] 王道良. 整体式连拱隧道渗漏水机理与防排水措施研究[D]重庆大学, 2010 .
[7] 信春雷. 不同防排水模式对山岭隧道衬砌水压力影响关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11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汪海滨. 悬索桥隧道式复合锚碇系统作用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6 .
[2] 赵瑜. 深埋隧道围岩系统稳定性及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 2007 .
[3] 罗彦斌. 寒区隧道冻害等级划分及防治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10 .
[4] 石建勋. 连拱隧道渗漏水病害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 2012 .
[5] 杨艳娜. 西南山区岩溶隧道涌突水灾害危险性评价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 2009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3 条
[1] 仵彦卿. 地下水与地质灾害[J]地下空间, 1999,(04) .
[2] 徐则民,黄润秋,许模,屈科,苟定才. 基于水-力耦合理论的超深隧道围岩渗透性预测[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1,(02) .
[3] 屈科,许模,徐则民,王科,蒋良文. 圆梁山隧道毛坝向斜段典型岩溶现象及发育分布特征[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1,(01) .
[4] 苟定才,黄润秋,蒋良文,张立新,屈科. 渝怀线圆梁山隧道冷水河谷浅埋段渗漏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1,(01) .
[5] 王科,黄润秋,蒋良文,张立新,苟定才. 圆梁山隧道桐麻岭背斜段岩溶与岩溶水特征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1,(01) .
[6] 杨新安,程军,杨喜增. 峰峰矿区矿井突水分类及发生机理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1999,(02) .
[7] 周瑞光,成彬芳,叶贵钧,武强. 断层破碎带突水的时效特性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 2000,(04) .
[8] 柴军瑞,仵彦卿. 作用在裂隙中的渗透力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 2001,(01) .
[9] 何发亮,李苍松,陈成宗. 岩溶地区长大隧道涌水灾害预测预报技术[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1,(05) .
[10] 吴国禄,朱建平,徐旭,洪文之. 大坂山公路隧道工程地质特征及验证[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1,(05) .
[11] 王庆林,王端昌,袁成国. 地下及隧道工程的防渗堵漏技术[J]建材技术与应用, 2001,(01) .
[12] 姜秀琴. 雷公山隧道设计与体会[J]铁道标准设计, 1995,(12) .
[13] 许和平. 对南昆线(西段)隧道衬砌渗漏水整治的思考[J]铁道工程学报, 1999,(02) .
[14] 徐则民,杨立中. 深埋隧道围岩渗透性的预测研究——现状与进展[J]铁道工程学报, 1999,(03) .
[15] 石中平. 隧道涌水点出流模型探讨[J]铁道工程学报, 2001,(01) .
[16] 徐济川,黄少霞. 大瑶山隧道的突泥涌水机制[J]铁道工程学报, 1996,(02) .
[17] 涂正林. 成渝公路中梁山隧道工程地质特征[J]铁道工程学报, 1996,(02) .
[18] 邓谊明,余良济. 大瑶山隧道F_9断层地质特征及合体稳定特性[J]铁道工程学报, 1996,(02) .
[19] 段贵安,张勇. 华蓥山隧道涌突水、涌泥、涌砂原因分析及综合整治措施[J]铁道建筑技术, 2001,(01) .
[20] 王建宇. 对我国隧道工程中2个问题的思考[J]铁道建筑技术, 20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