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白周艳. 新疆杏树内生真菌多样性[D]新疆农业大学, 2011 .
[2] 陆婷. 巴旦杏成花生物学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 2000 .
[3] 宋绪忠. 茶树无性系苗期抗寒特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2 .
[4] 陈少坤. 综合栽培措施对仁用杏花器官抗寒性及树体生长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 2008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王萍. 仁用杏‘围选1号’花期低温适应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4 条
[1] 吴广宇,雷巍巍. 杏、李、樱桃一年生枝导管细胞的解剖结构比较[J]现代农业科技, 2006,(12) .
[2] 于希志. 试谈我国杏生产现状与对策[J]北方果树, 2003,(05) .
[3] 张加延,刘宁,赵锋,聂洪超,张玉萍. 仁用杏良种与丰产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 2001,(06) .
[4] 冯军仁. 杏树良种耐寒性研究[J]北方园艺, 1994,(06) .
[5] 彭伟秀,杨建民,张芹,孟庆瑞,张林平. 几个仁用杏品种枝条组织结构与抗寒性关系的初步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2,(01) .
[6] 王红霞,张志华,玄立春. 果树光合作用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3,(S1) .
[7] 孟庆瑞,徐秀英,杨建民,梁隐泉,朱政顺,李彦慧,张倩. 杏花器官抗寒性初步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6,(03) .
[8] 张睿,魏安智,杨恒,杨途熙,撒文清,杨向纳. 甜仁山杏优株幼果抗寒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 2005,(12) .
[9] 魏安智,杨途熙,张睿,杨恒,杨向娜,郑元. 抗寒剂诱导仁用杏花期抗寒力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 2008,(03) .
[10] 王飞,陈登文,李嘉瑞,何伟. 杏花及幼果的抗寒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 1995,(02) .
[11] 李炳仁,李吉人. 加快仁用杏生态经济林发展——对三北地区杏树产业带建设的思考[J]防护林科技, 2002,(03) .
[12] 王玉柱. 不同采收期对仁用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果树学报, 2001,(01) .
[13] 彭伟秀,杨建民,张芹,王保柱,马黎明,邓有红,吴颖鑫. 杏花器官组织抗寒性研究[J]果树学报, 2002,(02) .
[14] 梁智,黄国红. 糖和糖醇[J]广西轻工业, 1999,(01) .
[15] 王田利. 提高仁用杏产量的关键技术措施[J]河北果树, 2002,(03) .
[16] 王其广,栾翠华,崔维卷,杜昌庚. 仁用杏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果树, 2002,(04) .
[17] 杨桂丽,王海明. 杏扁采收后的管理措施[J]河北果树, 2002,(05) .
[18] 侯修胜. 杏树日光温室栽培中温度调控技术[J]河北果树, 2007,(02) .
[19] 张龙. 适于寒地栽培的优良杏扁——“围选一号”[J]河北果树, 2008,(02) .
[20] 吕增仁. 我国杏研究进展[J]河北果树, 199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