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谢艳兰. 牛奶对儿茶素体外模拟消化和Caco-2细胞单层转运的影响[D]浙江大学, 2013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贺晓静. 八肋游仆虫中心蛋白的研究[D]山西大学, 2005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4 条
[1] 胡秀芳,沈生荣,朴宰日,杨贤强. 茶多酚抗氧化机理研究现状[J]茶叶科学, 1999,(02) .
[2] 陈勋,于海宁,沈生荣. EGCG与锌离子互作对前列腺癌细胞PC-3生长的影响[J]茶叶科学, 2006,(03) .
[3] 廖明宏. 茶多酚的降血脂作用综述[J]茶叶通讯, 2005,(02) .
[4] 李楠,秦学孔,彭辉. 茶多酚含量重氮化-偶合分光光度法测定[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0,(04) .
[5] 廖晓玲,郎惠云,徐文峰,申烨华.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绿茶中的茶多酚[J]分析试验室, 2003,(05) .
[6] 刘学铭,丁克祥,梁世中. 茶多酚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院学报, 1998,(04) .
[7] 耿中华. 植物多酚的研究进展[J]广西轻工业, 2008,(05) .
[8] 翁鹭娜,黄河宁. 茶多酚抑制肿瘤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 2008,(04) .
[9] 李琳,冯易君,谢家理,单书香. 橡■单宁去除水中有毒重金属离子的研究[J]环境工程, 1997,(05) .
[10] 宋立江,狄莹,石碧. 植物多酚研究与利用的意义及发展趋势[J]化学进展, 2000,(02) .
[11] 胡小莉,刘绍璞,罗红群. 曲利本红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J]化学学报, 2003,(08) .
[12] 谢孟峡,蒋敏,李崧,刘媛. β-1,2,3,4,6-五-O-倍酰-D-葡萄糖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J]化学学报, 2004,(16) .
[13] 廖学品,陆忠兵,石碧. 皮胶原纤维对单宁的选择性吸附[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2003,(03) .
[14] 何强,姚开,石碧. 植物单宁的营养学特性[J]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1,(01) .
[15] 陈笳鸿,汪咏梅,毕良武,吴冬梅,周道兵. 我国西部地区植物单宁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建议[J]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2,(03) .
[16]最近国外单宁酸、没食子酸应用研究动态[J]林业科技通讯, 1995,(02) .
[17] 姚金波,何天虹,何美劲,龚毅. 还原C法制备羊毛角蛋白质溶液的工艺优化[J]毛纺科技, 2003,(05) .
[18] 曾振宇,郑为完. 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工艺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1997,(04) .
[19] 黄剑朎,孙达旺,马信亮,伍东. 单宁加质子常数及其配合物稳定常数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01) .
[20] 戴军,王洪新,陈尚卫,汤坚. 茶叶及茶多酚中儿茶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J]色谱, 200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