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6 条
[1] | 王安杰,王瑶,陈永英,匡国柱,姚平经,加部利明. 柴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载体全硅MCM-41的合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1,(06)
.
|
[2] | 杨丽娜,李德飞,李东胜,秦永航. 石油二厂催化裂化柴油化学方法脱硫[J]抚顺石油学院学报, 2002,(02)
.
|
[3] | 建谋,石亚华,李大东. 氟在γ-Al_2O_3及NiW/γ-Al_2O_3催化剂中的作用——Ⅰ.氟的存在形态与表面酸性[J]分子催化, 1990,(02)
.
|
[4] | 李翠清,王洪学,李成岳,李凤艳,孙桂大,王勇. 噻吩在不同负载磷化钨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J]分子催化, 2004,(01)
.
|
[5] | 商红岩,徐永强,赵会吉,刘晨光. 碳纳米管负载的Co-Mo催化剂的HDS性能研究[J]分子催化, 2004,(01)
.
|
[6] | 邓存,周振华,童迅. TiO_2调变对MoO_3/γ-Al_2O_3和CoO-MoO_3/γ-Al_2O_3催化性能的影响[J]分子催化, 1998,(02)
.
|
[7] | 张学军. FH-98型催化剂在大庆焦化-常顶混合汽油加氢精制中的应用[J]工业催化, 2000,(04)
.
|
[8] | 安高军,柳云骐,柴永明,刘晨光. 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制备技术[J]化学进展, 2007,(Z1)
.
|
[9] | 王友法. FH-98催化剂在柴油加氢精制装置的应用[J]石化技术与应用, 2003,(06)
.
|
[10] | 钱伯章,吴虹. 石油生物脱硫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炼油设计, 1999,(08)
.
|
[11] | 肖丰收,应品良,辛勤,郭燮贤. 利用CO和NO吸附的红外光谱表征还原态的Ru-Co-Mo/Al_2O_3催化剂[J]燃料化学学报, 1992,(02)
.
|
[12] | 李国然,李伟,张明慧,陶克毅. CoMo/ZrO_2-Al_2O_3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03,(05)
.
|
[13] | 吕志凤,战风涛,李林,田高友,刘颖. 用H_2O_2-有机酸氧化脱除催化裂化柴油中的硫化物[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3)
.
|
[14] | 魏昭彬,蒋少聪,辛勤. Mo/Tio_2-Al_2O_3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研究[J]石油化工, 1993,(01)
.
|
[15] | 赵璧英,徐献平,陆林,唐有祺. 制备条件对MoO_3/γ-Al_2O_3结构的影响及ZnO改性作用的LRS研究[J]石油化工, 1993,(04)
.
|
[16] | 程伟,张继炎,王日杰,王亚权,何菲,周俐. 加氢脱硫催化剂各组分的相互作用与催化性能[J]物理化学学报, 1999,(0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