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9 条
[1] 杨光,刘晓军. 重新评价银杏叶制剂的质量与功效[J]北京中医, 1999,(03) .
[2]Female Plant Types of Ginkgo biloba L. in China[J]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2003,(02) .
[3] 古锐,张艺,王平,邓科君. HPLC指纹图谱在中药及民族药品质评价中的应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02) .
[4] 郭俊荣,杨培华,谢斌,符军,宋晓斌. 银杏光合与蒸腾特性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 1997,(04) .
[5] 曹龙奎,张学娟,王景会,黄威,孙洪斌,马毓霞,李成华. 玉米花粉破壁方法试验研究——温差法与超微粉碎破壁方法研究[J]中国粉体技术, 2003,(04) .
[6] 张鉴,潘见,谢惠明,杨志轶,胡学桥,杨克.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5种银杏内酯的含量[J]分析化学, 2000,(01) .
[7] 邓永智,袁东星,金晓英,林庆梅.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用于中成药原料银杏浸膏中黄酮的质量控制[J]分析化学, 2003,(05) .
[8] 郭国瑞,谢永荣,钟海山,刘红波. 超声波提取银杏黄酮苷的工艺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1,(03) .
[9] 刘建庄,杨明生,黄娟娟,谭英,文瑞芝. 银杏黄酮的NMR指纹图谱分析[J]光谱实验室, 2004,(02) .
[10] 陈学森,章文才,邓秀新. 树龄及季节对银杏叶黄酮与萜内酯含量的影响[J]果树科学, 1997,(04) .
[11] 侯华新,黎丹戎,黄桂宽,张玮,莫玉珍,宋慧,周劲帆. 银杏叶多糖在肿瘤放射、化学治疗中的增敏作用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5,(01) .
[12] 刘红梅,周庆霞,杨文玲.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银杏叶中萜内酯含量[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2006,(03) .
[13] 周顺华,陶乐仁,徐斐,刘宝林,郭旭峰. 用液氮淬冷法进行花粉破壁的实验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2002,(03) .
[14] 沈迎新,丁之恩. 银杏的绿化功能研究[J]经济林研究, 1999,(04) .
[15] 金晓玲,杜红岩,杜兰英,李福海.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经济林研究, 2002,(04) .
[16] 何钢,谢涛,谢碧霞. 超临界CO_2萃取测定食品中总脂肪的研究[J]经济林研究, 2003,(03) .
[17] 丁之恩. 银杏叶的利用价值及其研究进展[J]经济林研究, 2003,(04) .
[18] 周宏根,陈鹏,丁奎,祁稳红. 银杏雄花性状的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 2002,(01) .
[19] 程勤贤,陈鹏,何爱华. 银杏种质资源分类研究综述[J]江苏林业科技, 2007,(04) .
[20] 赵永艳,曹福亮,褚生华,李群,朱卫红,薛同生,谢真林. 银杏花粉特性的初步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 199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