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李鹏英. 西安回民街与乌鲁木齐山西巷回民街特色饮食比较研究[D]新疆大学, 2011 .
[2] 谷凤娟. 辽东民间儿童收惊习俗研究[D]辽宁大学, 201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8 条
[1] 黄育馥. 20世纪兴起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文化生态学[J]国外社会科学, 1999,(06) .
[2] 李霞. 生态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J]国外社会科学, 2000,(06) .
[3] 周大鸣. 论族群与族群关系[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2) .
[4] 弗里德里克·巴斯,高崇,周大鸣,李远龙. 族群与边界[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1) .
[5] 吴元丰. 清初锡伯族居住区域及与相邻民族的关系[J]黑龙江民族丛刊, 1998,(03) .
[6] 徐黎丽,陈文祥. 当代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移民对民族关系的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 2004,(03) .
[7] 刘宏宇. 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语言使用情况比较研究——母语保持及相关语言现象[J]满语研究, 2006,(02) .
[8] 胡阳全. 近二十年国内汉民族研究综述[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2000,(02) .
[9] 刘夏蓓. 关于安多藏区族际关系的人类学研究[J]民族研究, 2004,(05) .
[10] 李晓霞. 论新疆汉族地方文化的形成及其特征[J]民族研究, 1998,(03) .
[11] 何坚韧. 汉文化对锡伯文化的影响初探[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1) .
[12] 赖洪波. 伊犁历代移民开发与世居民族的形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1) .
[13] 佟克力. 论锡伯族文化选择的历史轨迹[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 .
[14] 崔延虎. 游牧民定居的再社会化问题[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4) .
[15] 熊坤新,田芳,吕劭男. 锡伯族伦理思想概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
[16] 李晓霞. 新疆汉族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对其婚姻状况的影响分析[J]新疆社会经济, 1996,(02) .
[17] 贺灵. 近代俄罗斯文化对锡伯族的影响[J]西域研究, 2001,(02) .
[18] 佟克力. 儒家文化对锡伯族文化的影响[J]西域研究, 20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