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7 条
[1] | 曹沛德,闫才刚,逢明梅. 自制抗敏滴鼻液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1999,(03)
.
|
[2] | 刘志春,王小丽,林鹏,马廉兰. 五味子等29种中草药的体外抑菌实验[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4,(05)
.
|
[3] | 金智生,何建成,贾育新,吴玉泓. 复方川芎滴鼻液毒性实验研究[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1999,(01)
.
|
[4] | 浦志成. 滴鼻剂引起慢性幻觉症[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1983,(06)
.
|
[5] | 王静清,洪升运. 鼻粘膜吸收药物功能的研究[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1994,(02)
.
|
[6] | 程巧鸳,朱文静,李范珠. 鼻腔给药的生物利用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2004,(03)
.
|
[7] | 蒋月星,郭宝凤,常治通,谢卫民,杨同哲,董明敏. “鼻炎一号”滴鼻剂对慢性鼻炎下鼻甲粘膜血流影响的初步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 1995,(02)
.
|
[8] | 凌艳君. 薄冰滴鼻剂治疗慢性鼻炎83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 1997,(02)
.
|
[9] | 焦芹之,张京. 苍辛滴鼻液治疗急慢性鼻炎疗效观察[J]基层中药杂志, 1996,(02)
.
|
[10] | 王静清,董震,卜国铉. 口服ATP治疗药物性鼻炎的临床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4,(01)
.
|
[11] | 倪梅媛
,高美霞. 柴胡滴鼻剂的研制及临床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工业, 2002,(04)
.
|
[12] | 孙兆祥. 克感滴鼻液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山东医药工业, 2002,(05)
.
|
[13] | 蒋仕丽,章蕴毅,陈道峰. 异型南五味子丁素、五味子酚和(+)-安五脂素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J]复旦学报(医学版), 2005,(04)
.
|
[14] | 李祖贵,王春生,程廷仁,张美玲. 复方辛夷滴鼻液的研制与临床应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0,(01)
.
|
[15] | 周培敏,张震环,何钢,王霞,尹梅,陈伟,余志能,王焱,曹桂秋,杜平. 辛芷滴鼻剂治疗变应性鼻炎93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1,(04)
.
|
[16] | 钱春梅. 药物传递系统(DDS)Ⅳ腔道给药传递系统[J]西北药学杂志, 1995,(06)
.
|
[17] | 马代林,董现明. 辛藜滴鼻剂治疗慢性鼻炎及慢性鼻窦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03)
.
|
[18] | 高士昌. 苍耳子合剂滴鼻治疗中学生慢性鼻窦炎[J]中国校医, 1997,(05)
.
|
[19] | 高光臻,王焕瑞,程德芳,赵淑珍. 自拟滴鼻剂治疗鼻、鼻咽、咽部干燥的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5,(01)
.
|
[20] | 王瑛,刘卫红. 加味玉屏风散滴鼻剂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9,(0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