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3 条
[1] | 邢韶华,赵勃,崔国发,王九中,郑万建. 北京百花山草甸优势种的种间关联性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03)
.
|
[2] | 周新安,盖钧镒,马育华. 大豆种子贮存蛋白组成及其相关分析[J]大豆科学, 1992,(03)
.
|
[3] | 王琳,张金屯. 历山山地草甸优势种的种间关联和相关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 2004,(08)
.
|
[4] | 胡志昂,王洪新,李佩华,王素,姚永慧. 菜豆种子蛋白的变异和品种鉴定[J]华北农学报, 1986,(02)
.
|
[5] | 王洪新,胡志昂. 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的电泳分析及小麦品种鉴定[J]华北农学报, 1987,(04)
.
|
[6] | 黄光斗,曾鑫年,钱辉,余标,赵善欢. 印楝叶组织培养繁殖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7,(03)
.
|
[7] | 李德志,王奎,张洪涛,李树斌. 三个天然次生林群落中主要树木种群间联结关系的研究[J]吉林林学院学报, 1994,(04)
.
|
[8] | 徐道英. 硫酸处理硬实种子效果研究(Ⅰ)[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01)
.
|
[9] | 乌云娜,张云飞. 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05)
.
|
[10] | 孙海莲,阿拉塔,郭轶杰,成立昕. 肋脉野豌豆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J]内蒙古畜牧科学, 2000,(04)
.
|
[11] | 徐成体,德科加. 用不同方法处理后直立型扁蓿豆种子的发芽效果[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1996,(06)
.
|
[12] | 田甜,周禾,毛培胜. 敖汉苜蓿硬实种子处理方法研究[J]四川草原, 2004,(08)
.
|
[13] | 龚伟,王米力,石大兴. 二色茉莉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3,(01)
.
|
[14] | 王洪新,胡志昂,钟敏,钱迎倩. 毛乌素沙地锦鸡儿(Caragana)种群种子蛋白多样性及其生物学意义[J]生态学报, 1994,(04)
.
|
[15] | 张全国,张大勇. 生产力、可靠度与物种多样性:微宇宙实验研究[J]生物多样性, 2002,(02)
.
|
[16] | 上官铁梁,张峰. 山西绵山植被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与种间联结的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 1988,(04)
.
|
[17] | 金则新. 浙江仙居俞坑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0,(05)
.
|
[18] | 邓妙,魏益民. 蛋白质组分的连续累进提取分析法[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01)
.
|
[19] | 朱睦元,徐阿炳,裴洪平,俞志隆.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品质的遗传分析[J]遗传学报, 1983,(05)
.
|
[20] | 罗广军,金春德,吴玉德,张美淑,李美阳. 甘草种子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00,(0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