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李玉荣. 新麦草和蓝茎冰草种子的劣变与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4 .
[2] 张东晖. 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及其种间杂种F_1代生物学特性及抗旱耐盐性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王树彦. 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种间杂种F_1代的育性恢复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4 .
[2] 贺晓. 冰草和老芒麦种子生产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4 .
[3] 李景环. 加拿大披碱草、老芒麦及其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3 条
[1] 张文明,倪安丽,王昌初,章晓波. 杂交水稻及其双亲种子活力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7,(01) .
[2] 钱俊芝,韩建国,倪小琴,孙洁峰. 贮藏期对结缕草种子生理生化的影响[J]草地学报, 2000,(03) .
[3] 毛培胜,韩建国,吴喜才. 收获时间对老芒麦种子产量的影响[J]草地学报, 2003,(01) .
[4] 王玉红,王新国,廉佳杰,黄莺,毛培胜. 草地早熟禾种子加速老化方法研究[J]草地学报, 2008,(06) .
[5] 贾亚雄,刘荣堂,袁庆华. 披碱草野生种质材料芽期耐盐性研究[J]草原与草坪, 2007,(02) .
[6] 毛培胜,韩建国. 贮藏处理对老芒麦种子活力的影响[J]草业科学, 2003,(04) .
[7] 王彦荣,余玲,刘友良,沈益新. 数种牧草种子劣变的生活力与膜透性的关系[J]草业学报, 2002,(03) .
[8] 于卓,李造哲,云锦凤. 几种小麦族禾草及其杂交后代农艺特性的研究[J]草业学报, 2003,(03) .
[9] 毛培胜,常淑娟,王玉红,廉佳杰. 人工老化处理对羊草种子膜透性的影响[J]草业学报, 2008,(06) .
[10] 范国强,黄道发,傅家瑞. 花生不同品种老化种子的蛋白质变化[J]华北农学报, 1996,(01) .
[11] 张彤,董发才,张彦,卢泽. 油菜种子老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04) .
[12] 殷换弟,汤青林,王志敏,宋明. 大葱种子贮藏期间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研究[J]南方农业, 2007,(01) .
[13] 范国强,秦文静,刘玉礼. 花生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发芽率和蛋白质的变化[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5,(04) .
[14] 李志勇,师文贵,李鸿雁,李兴酉. 我国披碱草属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J]四川草原, 2006,(05) .
[15] 王玺,赵增煜. 大豆钟子贮藏期间活力变化规律及PEG处理效应[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90,(03) .
[16] 崔鸿文,王飞. 黄瓜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某些生理生化规律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01) .
[17] 李玉红,陈鹏,王绮,关志华,程智慧. 菠菜种子超干贮藏后抗老化作用的生理特性[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8) .
[18] 乔燕祥,高平平,马俊华,周建萍,马建萍. 两个玉米自交系在种子老化过程中的生理特性和种子活力变化的研究[J]作物学报, 2003,(01) .
[19] 李玉红,陈鹏,唐爱均,王绮,关志华,程智慧. 不同含水量菜豆种子老化过程中生理特性的研究[J]园艺学报, 2005,(05) .
[20] 杨允菲. 东北四种野生披碱草结实器官和种子产量性状的比较[J]中国草地, 199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