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1 条
[1] | 王令茹,徐春霞. 浅论城市居住区绿化与树种的选择[J]现代农业科技, 2007,(01)
.
|
[2] | 秦俊,王丽勉,胡永红. 不同垂直绿化方式改善夏季小气候的研究[J]北方园艺, 2006,(04)
.
|
[3] | 韩莹. 警惕城市热岛效应[J]百科知识, 2005,(16)
.
|
[4] | 李延明,郭佳,冯久莹. 城市绿色空间及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4,(01)
.
|
[5] | 张炳智,张继贤,张丽.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中多源遥感影像融合方法比较研究[J]测绘科学, 2000,(03)
.
|
[6] | '2005地理信息系统(GIS)优秀工程金奖授牌仪式在杭州举行[J]地理信息世界, 2005,(06)
.
|
[7] | 王娟,蔺银鼎. 城市绿地生态效应[J]草原与草坪, 2004,(04)
.
|
[8] | 杨士弘. 城市绿化树木的降温增湿效应研究[J]地理研究, 1994,(04)
.
|
[9] | 林学椿,于淑秋. 北京地区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和热岛效应[J]地球物理学报, 2005,(01)
.
|
[10] | 任福民,翟盘茂. 1951~1990年中国极端气温变化分析[J]大气科学, 1998,(02)
.
|
[11] | 陈瑞闪,肖杰生,郑雨苹,宋松月. 论城市热岛效应[J]福建地理, 1996,(02)
.
|
[12] | 林诚. 削弱福州城市“热岛效应”绿化对策探讨[J]福建热作科技, 2004,(04)
.
|
[13] | 王堰,李雄,缪启龙. 青藏高原近5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的研究[J]干旱区地理, 2004,(01)
.
|
[14] | 陈丹. 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调节城市生态系统[J]广西气象, 2003,(02)
.
|
[15] | 张一平,何云玲,马友鑫,刘玉洪,李佑荣,窦军霞,郭萍. 昆明城市热岛效应立体分布特征[J]高原气象, 2002,(06)
.
|
[16] | 苗曼倩,唐有华. 长江三角洲夏季海陆风与热岛环流的相互作用及城市化的影响[J]高原气象, 1998,(03)
.
|
[17] | 严平,杨书运,王相文,李万莲. 合肥城市热岛强度及绿化效应[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3)
.
|
[18] | 骆高远. 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特征与盛夏防暑降温对策[J]环境保护科学, 2000,(02)
.
|
[19] | 刘学锋,阮新,谷永利. 石家庄地区气温变化和热岛效应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 2005,(05)
.
|
[20] | 柳孝图,陈恩水,余德敏,邵铁如. 城市热环境及其微热环境的改善[J]环境科学, 1997,(0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