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4 条
[1] | 李河南,汪霞,李广军,程利国,何小红,张国政,章元明. 大豆粒形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J]大豆科学, 2009,(01)
.
|
[2] | 闫立英,娄丽娜,冯志红,李晓丽,娄群峰,陈劲枫. 雌雄同株黄瓜单性结实性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 2009,(06)
.
|
[3] | 黄秦军,苏晓华,黄烈健,张志毅. 美洲黑杨×青杨木材性状QTLs定位研究[J]林业科学, 2004,(02)
.
|
[4] | 张德强,张志毅,杨凯,李百炼. 毛新杨×毛白杨叶片表型和春季萌芽时间QTL分析(英文)[J]林业科学, 2005,(01)
.
|
[5] | 齐靖,董祯,毛永民,申连英,张玉星,刘杰,王晓玲. 枣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与树干直径的QTL分析[J]林业科学, 2009,(08)
.
|
[6] | 赵静媛,陈素梅,陈发棣. 与地被菊株型匍匐性连锁RAPD标记的SCAR转化[J]林业科学, 2009,(09)
.
|
[7] | 蒋甲福,陈发棣,郭维明. 小菊杂种一代部分性状的遗传与变异[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3,(02)
.
|
[8] | 路昭亮,柳李旺,龚义勤,李小艳,宋立君,杨金兰,汪隆植. 萝卜干物重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遗传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9,(03)
.
|
[9] | 章元明,盖钧镒,张孟臣. 利用P_1F_1P_2和F_2或F_(2∶3)世代联合的数量性状分离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0,(01)
.
|
[10] | 王建康,盖钧镒. 利用杂种F_2世代鉴定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并估计其遗传效应[J]遗传学报, 1997,(05)
.
|
[11] | 陶爱林,曾汉来,章元明,谢国生,秦发兰,郑用琏,张端品. 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不育临界温度性状的遗传分析(英文)[J]遗传学报, 2003,(01)
.
|
[12] | 郭再华,丁平,贺立源,徐才国. 水稻磷效率相关性状的遗传特性(英文)[J]遗传学报, 2006,(07)
.
|
[13] | 陈云志,金白谋,吴淑芳,何小弟,姚光苏. 菊花品种间杂交若干性状在F_1代的表现[J]园艺学报, 1991,(03)
.
|
[14] | 陈发棣,蒋甲福,郭维明. 小菊花器若干性状在F_1代的表现[J]园艺学报, 2003,(02)
.
|
[15] | 孙磊,张启翔,周琳,陆苗,蔡明. 利用双T-DNA载体系统获得无选择标记转基因菊花[J]园艺学报, 2008,(05)
.
|
[16] | 徐雁飞,陈发棣,滕年军,陈素梅,翟璐璐. 菊花品种自交亲和性鉴定及其授粉后花柱内3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J]园艺学报, 2009,(01)
.
|
[17] | 刘莉,刘翔,焦定量,张秦英,商纪鹏,刘军伟,郭敏. 西瓜强雌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J]园艺学报, 2009,(09)
.
|
[18] | 张飞,房伟民,陈发棣,陈素梅. 菊花观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园艺学报, 2010,(04)
.
|
[19] | 周蓉,段乃雄. 花生野生种的酯酶同工酶与种间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J]中国油料, 1995,(03)
.
|
[20] | 徐文辉,高海卿,陈华进. 菊花某些性状遗传规律的初步探讨[J]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0,(0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