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黄亚文. 天然橡胶加工废水灌溉对芫荽及土壤的影响研究[D]海南大学, 2012 .
[2] 郑大. 不同厢宽对厢作免耕稻田土壤呼吸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 2013 .
[3] 金辰. 施肥对红壤肥力和微生物群落及土壤功能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 2013 .
[4] 马钢.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_2和N_2O排放对土壤干湿交替的响应[D]甘肃农业大学, 2014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2 条
[1] 许景伟,王卫东,李成. 不同类型黑松混交林土壤微生物、酶及其与土壤养分关系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0,(01) .
[2] 台莲梅,金红,闫风云,郭玉. 不同耕作及配套措施对大豆根部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3,(06) .
[3] 于强波,李亚东,张志东,刘海广,吴林. 地面覆盖对越橘园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9,(05) .
[4] 孙翠玲,郭玉文,佟超然,徐兰成,王珍. 杨树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的变异研究[J]林业科学, 1997,(06) .
[5] 孙建,刘苗,李立军,刘景辉,张星杰. 免耕与留茬对土壤微生物量C、N及酶活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 2009,(10) .
[6] 朱海平,姚槐应,张勇勇,吴愉萍. 不同培肥管理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的影响[J]土壤通报, 2003,(02) .
[7] 吴凤芝,周新刚. 不同作物间作对黄瓜病害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J]土壤学报, 2009,(05) .
[8] 孙淑荣,吴海燕,刘春光,张桂芝. 玉米连作对中部农区主要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特征影响的研究[J]玉米科学, 2004,(04) .
[9] 孔维栋,刘可星,廖宗文. 有机物料种类及腐熟水平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 2004,(03) .
[10] 李东坡,武志杰,陈利军,朱平,任军,梁成华,彭畅,高红军. 长期培肥黑土微生物量磷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J]应用生态学报, 2004,(10) .
[11] 蔡晓布,彭岳林,薛会英,陈芝兰,熊伟. 不同培肥方式对西藏中部退化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01) .
[12] 来璐,郝明德,王永功. 黄土高原旱地长期轮作与施肥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变化[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