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贺欣欣. 近百年温带大陆性和海洋性季风气候区的极端温度变化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2 .
[2] 傅颖. 城市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温度变化的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3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吕园. 区域城镇化空间格局、过程及其响应[D]西北大学, 2014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 条
[1] 陈云浩,李晓兵,史培军,何春阳. 上海城市热环境的空间格局分析[J]地理科学, 2002,(03) .
[2] 王翠花,李雄,缪启龙. 中国近50年来日最低气温变化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 2003,(04) .
[3] 郭志梅,缪启龙,李雄. 中国北方地区近5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的研究[J]地理科学, 2005,(04) .
[4] 刘宇,匡耀求,吴志峰,黄宁生,周静.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地表温度的影响——以广东东莞为例[J]地理科学, 2006,(05) .
[5] 岳文泽,徐丽华.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格局的热环境效应研究——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J]地理科学, 2007,(02) .
[6] 何云玲,张一平,杨小波. 中国内陆热带地区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J]地理科学, 2007,(04) .
[7] 孙凤华,袁健,关颖. 东北地区最高、最低温度非对称变化的季节演变特征[J]地理科学, 2008,(04) .
[8] 崔林丽,史军,周伟东. 上海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城市化的响应[J]地理科学, 2009,(01) .
[9] 何春阳,史培军,陈晋,徐小黎. 北京地区城市化过程与机制研究[J]地理学报, 2002,(03) .
[10] 李书严,陈洪滨,李伟. 城市化对北京地区气候的影响[J]高原气象, 2008,(05) .
[11] 张宁,孙照渤,曾刚. 1955—2005年中国极端气温的变化[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01) .
[12] 杨红龙,许吟隆,张镭,潘婕,陶生才. SRES A2情景下中国区域21世纪末平均和极端气候变化的模拟[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03) .
[13] 丁海燕,郑祚芳,刘伟东. 北京1951—2008年升温趋势和季节变化[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03) .
[14] 李庆祥,Matthew J. Menne,Claude N. Williams Jr,Bomin Sun. 利用多模式对中国气温序列中不连续点的检测[J]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04)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刘蕾,高辉,朱月佳,刘怀明. 城市化对芜湖市气温观测数据的影响分析[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第五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C], 2013 .
[2] 丁烨毅,姚日升,胡波,黄鹤楼. 城市化进程对高温热浪的影响分析-以宁波为例[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6第二届城市气象论坛——灾害·环境·影响·应对[C], 2013 .
[3] 李明财,任雨,熊明明,杨艳娟. 天津市设计暴雨的空间分布特征[A]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