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 史春余,王振林,郭风法,余松烈. 甘薯块根膨大过程中ATP酶活性、ATP和ABA含量的变化[J]西北植物学报, 2002,(02) .
[2] 张立明,王庆美,王荫墀. 甘薯的主要营养成分和保健作用[J]杂粮作物, 2003,(03) .
[3] 马代夫,邱军,房伯平,孙近友,刘玉恒,刘庆昌,张立明. 国家甘薯区试考察与产业发展建议[J]杂粮作物, 2004,(05) .
[4] 刘桂玲,郑建利,柳新明,陈宝芳,张鹏. 不同基因型甘薯品种产量与地上部农艺性状及主要气象因子关联度分析(英文)[J]中国农学通报, 2009,(05) .
[5] 陆国权,黄华宏,何腾弟. 甘薯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含量的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 2002,(05) .
[6] 黄华宏,陆国权,郑遗凡. 不同生育期甘薯块根淀粉糊化特性的差异[J]中国农业科学, 2005,(03) .
[7] 史春余,王汝娟,梁太波,王振林. 食用型甘薯块根碳水化合物代谢特性及与品质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 2008,(11) .
[8] 林汝湘,谢春生,冯祖虾,黄宏城. 我国南方甘薯品种资源部分营养成分分析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 1995,(04) .
[9] 史春余,王振林,赵秉强,郭风法,余松烈. 钾营养对甘薯块根薄壁细胞微结构、~(14)C同化物分配和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