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杨玉兰. 宁糯麦一号对干旱胁迫的部分生理响应机制[D]南京师范大学, 2011 .
[2] 宋涛. 干旱胁迫对转C4基因(PEPC&PPDK)水稻叶片光合生理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 2013 .
[3] 徐学欣. 微喷带灌溉对土壤水分布与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13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4 条
[1] 牛丽玲,马焕香,武文安,张冉,郝新. 气候变暖对冬小麦适宜播种期的影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9,(03) .
[2] 李海英,孙锦程. 污泥复混肥对冬小麦增产效果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9,(03) .
[3] 谢家琦,李金才,魏凤珍,金男男,廖晓芬,杨丽敏,张振环,程威龙. 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茎秆抗倒性能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9,(05) .
[4] 吕金印,山仑,高俊凤. 非充分灌溉及其生理基础[J]西北植物学报, 2002,(06) .
[5] 李晓,冯伟,曾晓春. 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及应用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 2006,(10) .
[6] 罗俊,张木清,吕建林,林彦铨. 水分胁迫对不同甘蔗品种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的影响[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2000,(01) .
[7] 梁新华,许兴,徐兆桢,裘志新,时海娟. 干旱对春小麦旗叶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特征及产量间关系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1,(03) .
[8] 张秋英,李发东,刘孟雨,董宝娣. 水分胁迫对小麦旗叶叶绿素a荧光参数和光合速率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2,(03) .
[9] 吕金印,山仑,高俊凤,覃凤云,杨淑慎. 干旱对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合等生理特性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3,(02) .
[10] 史正军,樊小林. 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3,(03) .
[11] 张秋英,李发东,刘孟雨,王纲. 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旗叶叶绿素a荧光参数与子粒灌浆速率[J]华北农学报, 2003,(01) .
[12] 李志博,魏亦农,张荣华,张小均. 棉花不同叶位叶绿素荧光特性初探[J]棉花学报, 2005,(03) .
[13] 何宪平,李明芳,薛凤梅,姜海刚,任永太. 旱地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04) .
[14] 王彩霞,田振荣,蒙蕊学,丁晓玲,王小丹,杨瑞芹. 西吉县冬小麦种植现状及技术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02) .
[15] 陈涵珍,田振荣,田淑琴,樊磊,王柱明. 西吉县冬小麦播前的几项关键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02) .
[16] 徐惠风,刘兴土,沙箓,高磊. 遮荫条件下乌拉苔草叶片气孔阻力与脯氨酸、叶绿素含量的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4,(03) .
[17] 马新明,王小纯,王志强. 氮素形态对不同专用型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穗部性状的影响[J]生态学报, 2003,(12) .
[18] 徐建伟,席万鹏,方憬军,亚合甫·木沙. 水分胁迫对葡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 2007,(05) .
[19] 于振文,岳寿松,沈成国,余松烈,D.B.Egli,D.V.VanSanford. 不同密度对冬小麦开花后叶片衰老和粒重的影响[J]作物学报, 1995,(04) .
[20] 吴长艾,孟庆伟,邹琦,赵世杰,王玮. 小麦不同品种叶片对光氧化胁迫响应的比较研究[J]作物学报, 200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