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 乔明琦,张惠云,陈雨振,韩秀珍,姚泽贤,刘长华,宋承木. 肝郁证动物模型研究的理论思考[J]中国医药学报, 1997,(05)
.
|
[2] | 毛海燕,叶林,叶向荣. 肝郁证大鼠中枢神经递质变化的观察[J]福建中医药, 2002,(02)
.
|
[3] | 毛海燕. 肝郁证大鼠肝线粒体膜流动性 血浆胃动素及血清胃泌素的变化及意义[J]福建中医药, 2003,(03)
.
|
[4] | 李松滨,杨丽珍,李宝龙. 调肝汤对肝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 2003,(02)
.
|
[5] | 陈松,李家邦,朱双罗,李立新,陈继嵩. 肝郁证T、B淋巴细胞活性改变及疏肝治疗影响的实验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1,(02)
.
|
[6] | 鲁明
,温建余
,祝丽霞. 肝郁证大鼠单胺类递质变化与性行为关系的实验研究[J]中国男科学杂志, 2002,(03)
.
|
[7] | 赵益业,刘承才. 肝郁证的免疫学探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7,(01)
.
|
[8] | 金益强,黎杏群,李家邦,陈国林,陈国桢,潘其民,胡随瑜,易振佳. 中医肝的三类证候病理生理学基础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 2000,(03)
.
|
[9] | 吕志平,刘承才. “肝郁”大鼠血浆TXA_2、PGI_2水平与肝微循环变化及逍遥散作用[J]中国微循环, 2000,(03)
.
|
[10] | 谷松,关庆增,明彩荣,岳志军. 加味四逆散对溃疡性结肠炎肝郁大鼠模型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3,(0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