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
[1] | 李轶群. 白云鄂博矿区草本植物引种及耐旱耐寒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
[2] | 窦俊辉. 短季棉群体的SOD活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
|
[3] | 杨晓宇. 扁桃枝叶生理指标与抗寒性相关性研究[D]山西大学, 2010
.
|
[4] | 靳哲. 甘蓝耐寒材料叶片结构、生理特征及其BoCBF基因标记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
|
[5] | 张京. 常绿水生鸢尾(Iris hexagonus)生态习性与园林应用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 2012
.
|
[6] | 窦坦祥. 10个油茶品种的耐寒性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 2013
.
|
[7] | 韩轩. 8份冷蒿种质资源材料抗寒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 | 孙启忠,王育青,侯向阳. 紫花苜蓿越冬性研究概述[J]草业科学, 2004,(03)
.
|
[2] | 罗正荣,舒晓东,李春初,陈永忠. 柑桔抗冻性鉴定技术规范研究[J]果树科学, 1992,(04)
.
|
[3] | 高爱农,姜淑荣,赵锡温,邓继光,沙守峰,刘志,张敏. 苹果品种抗寒性测定方法的研究[J]果树科学, 2000,(01)
.
|
[4] | 王文举,张亚红,牛锦凤,王振平. 电导法测定鲜食葡萄的抗寒性[J]果树学报, 2007,(01)
.
|
[5] | 马正君,牛锦凤,李国,孙红. 几个葡萄品种枝条中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及抗寒性比较[J]农业科学研究, 2006,(04)
.
|
[6] | 陈钰,郭爱华,姚月俊,姚延梼. 休眠期内不同杏品种枝条中SOD、POD酶活性的变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
[7] | 文建雷,薛智德,胡景江. 玫瑰的抗寒性与质膜透性[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0,(04)
.
|
[8] | 张云贵,成明昊,尹克林. 十九种苹果属植物的抗寒性鉴定[J]西南园艺, 1999,(01)
.
|
[9] | 孙秉钧,黄礼森,李树玲,蒲富慎. 利用电解质渗出率方法测定梨的耐寒性[J]中国果树, 1987,(0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