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7 条
[1] 叶耿平. 集约经营毛竹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与施肥的关系[D]浙江农林大学, 2010 .
[2] 刘瑜. 不同种植模式对北疆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态性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 2010 .
[3] 王祥. 侵蚀区不同植物凋落物及土壤碳、氮含量与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
[4] 官情. 黄土旱塬区不同覆盖措施对冬小麦农田土壤呼吸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D]西北大学, 2011 .
[5] 周立峰. 新型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冬小麦水肥利用及农田固碳效应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1 .
[6] 张艳. 集约经营雷竹林土壤碳过程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 2011 .
[7] 侯化亭. 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和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8] 黄晶. 长期定位施肥下红壤旱地碳氮通量过程与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1 .
[9] 彭畅. 长期施肥条件下黑土有机碳库和氮库变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
[10] 雷川. 重庆市耕地土壤呼吸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 2007 .
[11] 套格图. 建植人工草地对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微生物呼吸商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 2007 .
[12] 郭百雷. 生物修复后苏打草甸碱土碳库变化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07 .
[13] 祝惠. DEP与DOP对土壤酶、土壤呼吸及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8 .
[14] 王燕. 养分管理与耕作措施对旱地土壤碳消长过程影响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
[15] 李易麟. 西北干旱区黑河中游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 2008 .
[16] 张国庆. 不同经营措施对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 2008 .
[17] 李玉琴. 川西山地小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8 .
[18] 马丽. 冬小麦、夏玉米一体化垄作生态生理效应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 2008 .
[19] 王志勇.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夏玉米产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 .
[20] 王聪慧. 长期施肥对黑土腐殖质数量和性质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 2008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9 条
[1] 吴勇. 台湾桤木林草复合细根特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11 .
[2] 李东. 基于CENTURY模型的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3] 卢娜. 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4] 李正才.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6 .
[5] 张俊华. 西北干旱区黑河中游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其变化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 2007 .
[6] 崔俊涛. 微生物在土壤腐殖质形成与转化中作用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06 .
[7] 刘艳丽. 长期施肥下水稻土土壤性质变化及其与生产力的关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7 .
[8] 郑聚锋.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南方典型性水稻土有机碳矿化与CO_2、CH_4产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7 .
[9] 陈书涛. 管理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N_2O和CH_4排放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 2007 .
[10] 许信旺. 不同尺度区域农田土壤有机碳分布与变化[D]南京农业大学, 2008 .
[11] 宋玉珍. 微生物肥料在松嫩平原盐碱地造林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9 .
[12] 颉鹏. 河西绿洲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汇时空演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09 .
[13] 展茗. 不同稻作模式稻田碳固定、碳排放和土壤有机碳变化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9 .
[14] 高会议. 黄土旱塬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平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
[15] 李志鹏. 土地利用变化和重金属污染对水稻土土壤呼吸和有机碳损失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 2009 .
[16] 王群. 土壤紧实胁迫对玉米根土系统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 2010 .
[17] 梁尧. 有机培肥对黑土有机质消长及其组分与结构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2 .
[18] 向仰州. 海南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碳储量时空格局[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2 .
[19] 柴继宽. 轮作和连作对燕麦产量、品质、主要病虫害及土壤肥力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 2012 .
[20] 乔云发. 施肥对黑土碳氮转化过程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 201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2 条
[1] 李长生. 土壤碳储量减少:中国农业之隐患──中美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比研究[J]第四纪研究, 2000,(04) .
[2] 曲建升,孙成权,张志强,高峰. 全球变化科学中的碳循环研究进展与趋向[J]地球科学进展, 2003,(06) .
[3] 郭李萍,林而达. 减缓全球变暖与温室气体吸收汇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 1999,(04) .
[4] 潘根兴. 中国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库量研究[J]科技通报, 1999,(05) .
[5] 张付申. 不同施肥处理对塿土和黄绵土有机质氧化稳定性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6,(01) .
[6] 崔玉亭,韩纯儒,龙牧华. 小麦-玉米集约高产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培肥目标探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997,(05) .
[7] 李凌浩,陈佐忠. 草地群落的土壤呼吸[J]生态学杂志, 1998,(04) .
[8] 祝华明,王美琴,吴樟梅. 施肥对红砂田有机质及土壤养分演变与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J]土壤通报, 1995,(02) .
[9] 李忠佩,林心雄,车玉萍. 中国东部主要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平衡与趋势分析[J]土壤学报, 2002,(03) .
[10] 马成泽, 周勤,何方. 不同肥料配合施用土壤有机碳盈亏分布[J]土壤学报, 1994,(01) .
[11] 金峰,杨浩,赵其国. 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土壤, 2000,(01) .
[12] 许绣云,姚贤良,刘克樱,黄德凯. 长期施用有机物料对红壤性水稻土的物理性质的影响[J]土壤, 1996,(02)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刘敏. 中国土壤有机碳研究综述[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 2009 .
[2] 江晓东,李增嘉,李永秀. 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气象因子的通径分析[A]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8 .
[3] 庞莹莹,邓波. 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A]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