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黄晓雪. 北京引种抗寒棕榈的抗寒性初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2] 张贺. 芸香生理生化指标的季节性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D]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1 .
[3] 李刚. 几种木兰科常绿树种幼苗的抗寒性及在冬春季节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6 .
[4] 张玮. 耐寒丛生竹种的筛选与快繁技术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8 .
[5] 王稳战. 黄化病对香樟生长生理及抗逆性影响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09 .
[6] 李磊. 科罗拉多云杉种下3类群抗逆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10 .
[7] 曹慧明. 川西干旱河谷区几个树种幼苗对干旱及低温的生理响应[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0 .
[8] 段亮亮. 约书亚树(Yucca brevifolia)的抗寒性及其对不同生境的光合生理响应[D]东北林业大学, 2013 .
[9] 朱莉. 崖柏对自然降温的生理响应及种子性状和扦插繁殖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 2013 .
[10] 王冠群. 德国鸢尾耐寒性与根状茎生长发育化学调控研究[D]浙江大学, 2014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
[1] 徐娜. 低温胁迫对锦熟黄杨生理特性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 2007 .
[2] 杨玉珍. 不同种源香椿抗性机理及综合评价[D]南京林业大学, 2008 .
[3] 康俊梅. 低温胁迫下野牛草生理生化响应及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
[4] 林霞. 无柄小叶榕发芽与生长对不同生态因子的响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0 .
[5] 张鑫. 安徽不同生态区域油茶叶片结构及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12 .
[6] 陈超. 喀斯特地区饲用灌木抗旱抗寒性的生理生态学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14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 莫惠栋. Logistic方程及其应用[J]江苏农学院学报, 1983,(02) .
[2] 杨家骃,刘祖祺,刘谷良. 电导法测定柑桔耐寒性的灵敏度和精确性的检验[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0,(01) .
[3] 朱根海,朱培仁. 小麦抗冻性的季节变化以及温度对脱锻炼的效应[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4,(02) .
[4] 洪必恭,李绍珠. 江苏主要常绿阔叶树种的分布与热量关系的初步研究[J]生态学报, 1981,(02) .
[5] 倪健. KIRA指标的拓展及其在中国植被与气候关系研究中的应用[J]应用生态学报, 1997,(02) .
[6] 姚明华,徐跃进,李晓丽,袁黎. 茄子耐冷性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J]园艺学报, 2001,(06) .
[7] 王孝宣,李树德,东惠茹,高振华,戴善书. 番茄品种耐寒性与ABA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关系[J]园艺学报, 1998,(01) .
[8] 郝日明,魏宏图. 紫金山森林植被性质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重建可能性的探讨[J]植物生态学报, 199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