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0 条
[1] 舒朝会. 新型折流式人工湿地处理城市降雨径流面源污染的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1 .
[2] 于玉彬. 缓流景观河道表观污染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 2011 .
[3] 祁赛君. 苏州高架路面及沥青油毡屋面雨水水质特征调查与分析[D]苏州科技学院, 2011 .
[4] 李彦伟. 城市雨水管网优化与初期雨水污染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 2010 .
[5] 尼玛次仁. 城市绿地系统对雨水径流削减作用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 2010 .
[6] 刘佳. 低冲击道路生态化改造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 2010 .
[7] 徐志恒. 重庆三峡库区城镇合流污水水质水量时空分布研究[D]重庆大学, 2011 .
[8] 卢磊. 雨水蓄留渗透技术在天津地区的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 2010 .
[9] 李晶.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 2012 .
[10] 张杰. 合流制排水系统雨天溢流污染控制及优化调度研究[D]天津大学, 2012 .
[11] 张蕊. 北塘地区生态水系构建与水质保育研究[D]天津大学, 2012 .
[12] 汤艳. 初期雨水旋流分离试验研究及模拟[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2011 .
[13] 杨金虎. 城市小区水生态利用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 2005 .
[14] 张传雷. 城市径流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特性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 2005 .
[15] 徐峰. 植被护坡处理苏州古城区径流污染物模拟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 2005 .
[16] 任伟. 氧化塘处理高等级公路路面雨水污染物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 2005 .
[17] 李林林. 滨海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及雨水资源利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6 .
[18] 张媛. 兰州市区地表径流污染初探[D]兰州大学, 2006 .
[19] 邵兰霞. 城市非点源污染及其控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6 .
[20] 范群杰. 城市绿地系统对雨水径流调蓄及相关污染削减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6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7 条
[1] 殷利华. 基于光环境的城市高架桥下桥阴绿地景观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2 .
[2] 常静. 城市地表灰尘—降雨径流系统污染物迁移过程与环境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 2007 .
[3] 程江. 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环境水文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7 .
[4] 盛铭军. 雨天溢流污水就地处理工艺开发及处理装置CFD模拟研究[D]同济大学, 2007 .
[5] 崔正国. 环渤海13城市主要化学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方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08 .
[6] 刘书宇. 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模拟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
[7] 毛慧慧. 平原河网地区洪水资源利用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 2009 .
[8] 田一梅. 天津市地表水体水质安全研究[D]天津大学, 2009 .
[9] 丁东生. 渤海主要污染物环境容量及陆源排污管理区分配容量计算[D]中国海洋大学, 2012 .
[10] 王书敏. 山地城市面源污染时空分布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 2012 .
[11] 陈莹. 西安市路面径流污染特征及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 2011 .
[12] 刘家琳. 基于雨洪管理的节约型园林绿地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3 .
[13] 付意成. 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13 .
[14] 杨青娟. 基于可持续雨洪管理的城市建成区绿地系统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14 .
[15] 徐海顺. 城市新区生态雨水基础设施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4 .
[16] 陈崇贤. 河口城市海岸灾害适应性风景园林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4 .
[17] 汉京超.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特征及排水系统模拟优化研究[D]复旦大学, 2013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 车武,李俊奇,曹秀芹,刘红,孟光辉. 对城市雨水地下回灌的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1,(04) .
[2] 赵剑强,闫敏,刘珊,张志杰. 城市路面径流污染的调查[J]中国给水排水, 2001,(01) .
[3] 车武,汪慧珍,任超,刘红,孟光辉. 北京城区屋面雨水污染及利用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 2001,(06) .
[4] 车伍,欧岚,汪慧贞,李俊奇. 北京城区雨水径流水质及其主要影响因素[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2,(01) .
[5] 温灼如,苏逸深,刘小靖,曾桂菊,莫庆源,姚静华,万绍基. 苏州水网城市暴雨径流污染的研究[J]环境科学, 1986,(06) .
[6] 夏青. 城市径流污染系统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 1982,(04) .
[7] 车武,李俊奇. 从第十届国际雨水利用大会看城市雨水利用的现状与趋势[J]给水排水, 2002,(03) .
[8] 刘曼蓉,曹万金. 南京市城北地区暴雨径流污染研究[J]水文, 1990,(06)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刘佳,黄磊. 低冲击道路生态化改造模式研究——自然排水机制的优势及在我国之应用前景[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 2011 .
[2] 刘佳,黄磊. 低冲击道路生态化改造模式研究——自然排水机制在我国之应用前景[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 2011 .
[3] 邓冬松. 基于不同雨水调蓄潜力空间的城市绿地优化途径[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 城市生态规划)[C],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