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任俐 . 中国飞蝗属9个自然种群的RAPD分析及其种群遗传学研究[D]山西大学, 2005 .
[2] 王思忠. 西藏飞蝗生物学特性及耐寒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6 .
[3] 廖志昌. 西藏飞蝗食性、防治指标及产卵与环境关系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9 .
[4] 涂斌. 明代蝗灾与治蝗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13 .
[5] 王文峰. 西藏飞蝗两型形态学比较及其防治方法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郑先云. 斑翅蝗科部分种群遗传结构研究[D]山西大学, 2006 .
[2] 李钢. 历史时期中国蝗灾记录特征及其环境意义集成研究[D]兰州大学, 2008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张德二,陈永林. 由我国历史飞蝗北界记录得到的古气候推断[J]第四纪研究, 1998,(01) .
[2] 张民照,康乐. 飞蝗总DNA的抽提及其RAPD分析条件的摸索[J]动物学研究, 2001,(01) .
[3] 童国榜,张俊牌,严富华,麦学舜. 华北平原东部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孢粉序列与气候分期[J]地震地质, 1991,(03) .
[4] 羊向东,王苏民,薛滨,童国榜. 晚更新世以来呼伦湖地区孢粉植物群发展与环境变迁[J]古生物学报, 1995,(05) .
[5] 马世骏. 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在中国的发生动态[J]昆虫学报, 1958,(01) .
[6] 陈永林. 飞蝗新亚种——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 subsp.n.[J]昆虫学报, 1963,(04) .
[7] 郑哲民,邱琼华.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及陕西省北部地区蝗虫的调查[J]昆虫学报, 1965,(06) .
[8] 康乐,李鸿昌,陈永林. 中国散居型飞蝗地理种群数量性状变异的分析[J]昆虫学报, 1989,(04) .
[9] 范毓周. 殷代的蝗灾[J]农业考古, 1983,(02) .
[10] 张佳华. 北京房山16000-7000年以来的植被与环境变迁[J]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