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9 条
[1] 魏国. 两种植物NPR1基因的克隆及其对杨树转化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10 .
[2] 夏秀云. 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相关基因BnATA20功能验证[D]华中农业大学, 2011 .
[3] 金珠群. 抗虫杂交棉慈抗杂3号相关性状表现及配套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 2004 .
[4] 郭玉芳. 棉花聚合不同转Bt基因材料的表达特征及转基因正常、突变株间的分子差异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3 .
[5] 吴玉红. 河北省农户应用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的现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04 .
[6] 高大玉. Mant基因导入棉花基因组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5 .
[7] 刘爱花. 外源DNA导入玉米自交系获得变异新品系的研究[D]广西大学, 2006 .
[8] 孟凡宏. 水稻黄单胞编码Harpin_(Xoo)全长基因及其缺失片段转基因烟草和有关表型的比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6 .
[9] 赵俊兴. 转基因抗虫棉农艺性状、纤维品质及抗病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
[10] 王雷. 转玉米ZmPIS基因棉花获得及其抗逆性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 2007 .
[11] 陈捷胤. 棉花重要抗黄萎病相关基因的表达特性分析及GhPR10功能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
[12] 贺雅婷. 海岛棉再生体系的建立及SATI基因遗传转化初步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 2008 .
[13] 杨杨. 棉铃虫AFLP连锁图谱的构建及AFLP分子标记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 2007 .
[14] 苏日娜. 花粉管通道法转化甜瓜品种河套蜜瓜方法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 2010 .
[15] 木合热皮亚·艾尔肯. 棉花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和盐穗木耐盐相关基因转化植物的耐盐性分析[D]新疆大学, 2013 .
[16] 张丽娜. Ospgip基因在水稻抗纹枯病育种上的应用[D]扬州大学, 2013 .
[17] 王小龙. 角毛壳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和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
[18] 匡政成. 生长素响应元件调控GUS基因转化棉花及检测[D]湖南农业大学, 2013 .
[19] 季灵艳. 外源iaaM基因对于转基因棉花体内的激素、棉酚和根系分泌物的影响[D]浙江大学, 2015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2 条
[1] 蒋盛军. 甘薯胚性悬浮细胞的遗传转化和转基因植株的有效再生[D]中国农业大学, 2003 .
[2] 左开井. 转基因抗虫棉Bt基因的遗传效应与定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0 .
[3] 白耀宇. 转Bt基因水稻Cry1Ab杀虫蛋白的环境动态及其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D]浙江大学, 2004 .
[4] 严继勇. BcpLH反义基因在大白菜中的转化及其功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04 .
[5] 张彦妮. 复叶槭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建立及其遗传转化初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5 .
[6] 王军辉. 转Bt基因抗虫欧洲黑杨安全性评价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2 .
[7] 陈彦. 小盐芥总DNA导入紫薇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6 .
[8] 郭金英. 转Bt+Sck双价基因抗虫棉的培育及其遗传稳定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6 .
[9] 吴慎杰. 陆地棉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与利用[D]南京农业大学, 2006 .
[10] 谢德意. 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比较及ipt基因的遗传转化[D]华中农业大学, 2007 .
[11] 陈洪伟. 白杨花粉管通道导入外源胡杨DNA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8 .
[12] 王连荣. 转基因植物外源Bt基因表达产物环境行为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0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谢道昕,范云六,倪万潮,黄骏麒.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导入棉花获得转基因植株[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