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 鲍学俊. 梅雨过程及其与环流关系的初步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 2004 .
[2] 毛文书. 江淮梅雨异常大气环流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6 .
[3] 韩雪. 气候信号检测新方法在长江中下游降水异常变化分析中的应用[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06 .
[4] 竺夏英. 区域平均入梅异常和梅雨经向非均匀分布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7 .
[5] 陶娜麒. 马斯克林高压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7 .
[6] 朱智慧. 北大西洋涛动与极涡的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09 .
[7] 柳景峰. 区域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太阳活动和海气系统的响应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 2009 .
[8] 杜亚军. 太阳活动对江淮梅雨长期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2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高辉. 南半球大气环流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D]南京气象学院, 2004 .
[2] 胡娅敏. 江淮梅雨异常的数值模拟及土壤湿度资料同化对其模拟的改进[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7 .
[3] 宗海锋. ENSO引起的全球和局地环流异常对梅雨期降水影响过程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07 .
[4] 牛宁.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各向同性分区及其气候学特征[D]兰州大学, 2007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何诗秀,杨祖芳. 北半球夏季西北太平洋热带地区西南季风强弱变化与南半球环流型的关系[J]大气科学, 1981,(01) .
[2] 陶诗言,徐淑英. 夏季江淮流域持久性旱涝现象的环流特征[J]气象学报, 1962,(01) .
[3] 陈秋士,缪锦海,李维亮. 1958年7月亚洲东南部西南季风区和太平洋信风区平均流场和平均经圈环流[J]气象学报, 1964,(01)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姚素香,张耀存. 近百年江淮流域梅雨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温的相关关系及年代际差异[A]第二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