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
[1] 沈玉霞. 铁包金化学成分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 2011 .
[2] 张国利. 铁包金化学成分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1 .
[3] 胡慧宁. 复方叶下珠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 2002 .
[4] 牛继伟. 大枣化学成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
[5] 魏鑫. 多花勾儿茶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7 .
[6] 付中喜. 石榴籽提取物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 2010 .
[7] 韩海燕. 美洲凌霄花化学成分研究[D]苏州大学, 2013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0 条
[1] 衣淑珍,傅秋生. 枳椇子促智活性成分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9,(11) .
[2]New anthraquinone derivatives from the roots of Berchemia floribunda[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07,(04) .
[3] 贾春晓,张峻松,毛多斌,张文叶. 拐枣种子油中脂肪酸的GC-MS分析[J]分析科学学报, 2004,(03) .
[4] 侯冬岩,回瑞华,杨梅,李铁纯,郭华. 酸枣仁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J]分析试验室, 2003,(03) .
[5] 申向荣,张德志. 枳椇子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6,(06) .
[6] 毕平,来发茂. 枣果实的含糖量变化[J]果树科学, 1995,(03) .
[7] 马进杰,刘萍,马百平. 酸枣仁化学成分及其镇静催眠作用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11,(03) .
[8] 何峰,潘勤,闵知大. 枣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2005,(01) .
[9] 付志智,吕炜,徐悟哲,任美璇. 广西2005—2012年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 2013,(04) .
[10] 马雯芳,谢凤凤,蔡毅,黎理,梁雁,曾锦燕. 雀梅藤与毛叶雀梅藤化学成分对比研究[J]广西中医药, 2013,(01) .
[11] 陈钦艳,方钟燎,杨益超,蒙晓宇,杨庆利,黎军,林康明. 广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肝功能情况调查[J]广西医学, 2013,(11) .
[12] 刘鸿鸣,吴慧章,周瑞匡. 女儿茶化学成分研究(摘要)[J]重庆医药, 1984,(03) .
[13] 樊国盛,冯立民. 中国鼠李科植物资源的开发[J]经济林研究, 1995,(01) .
[14] 王少敏,毕志明,李萍,叶文才,易玲. 酸枣仁中一个新的角型呋喃黄酮苷(英文)[J]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5,(01) .
[15] 闵光涛,冯颖,闵光宁,王莉,王文婷. 蕨麻提取物保护小鼠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1) .
[16] 巢琪,刘星堦. 雀梅藤的化学成分——3-乙酰基Ocotillol的分离鉴定[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1987,(05) .
[17] 王向红,崔同,齐小菊,杜国士,赵靖,刘孟军. HPLC法测定不同品种枣及酸枣中的齐墩果酸和熊果酸[J]食品科学, 2002,(06) .
[18] 杨云,孟江,冯卫生,田润涛. 大枣酸性多糖ZJ-6的化学研究[J]食品科学, 2004,(05) .
[19] 王晓炜,徐绥绪. 翼核果及其同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1995,(01) .
[20] 王晓炜,徐绥绪,王喆星,孙宝莹. 翼核果中化学成分的研究Ⅰ[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199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