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王磊. 黑桑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8 .
[2] 杨燕. 桑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10 .
[3] 董二会. 黄连及川黄柏抗糖尿病活性部位微量化学成分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袁玮. 一叶萩碱生物合成与生物转化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5 .
[2] 程中平. 桃亚属植物系统发育及桃遗传多样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植物园), 2007 .
[3] 崔锡强. 滇桑、蚕沙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8 .
[4] 谭永霞. 长穗桑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9 .
[5] 梁东. 珍珠菜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及化学转化合成[D]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1 条
[1] 刘利,殷志琦,张雷红,张现涛,潘一乐,叶文才. 桑叶次生代谢产物分析[J]蚕业科学, 2005,(04) .
[2] 刘大有,王晓颖,夏忠庭,王旭. 两头尖化学成分研究[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3,(03) .
[3] 王亮. 桃仁多糖对·OH及·O~(2-)的清除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9,(01) .
[4]A New Benzofuran Derivative from the Bark of Mulberry Tree[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04,(08) .
[5]A New Diels-Alder Type Adduct and a New Flavone from the Stem and Root Bark of Morus mongolica[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05,(11) .
[6] 潘士印,王立新,蔡泽贵,杜振军. 紫罗兰酮及类似化合物的合成[J]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6,(05) .
[7] 何进,何艳,张建强,魏玉辉. 欧地笋化学成分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7,(06) .
[8] 刘海利,吴立军,吴斌. 板蓝根木脂素苷A的平面结构研究[J]波谱学杂志, 2002,(03) .
[9] 王雅君,刘宏鸣,李吉. 桃仁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研究[J]上海医药, 1998,(03) .
[10] 张囡,吕阿丽,王玎,陈刚,党权,裴月湖. 苦碟子的化学成分[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7,(09) .
[11] 林小明. 桃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蛇志, 2007,(02) .
[12] 张东明,李媛,庾石山. 小叶石楠中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4,(06) .
[13] 张云峰,魏东,郭祀远,陈峰,堵年生. 大花罗布麻的化学成分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6,(06) .
[14] 孙向荣,刘家仁,陈炳卿. β-紫罗兰酮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毒理学杂志, 2008,(06) .
[15] 罗士德,宁冰梅. 桑白皮中抗人爱滋病病毒(HIV)成分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 1995,(01) .
[16] 田晶,肖志艳,陈雅研,赵玉英,王祝举. 夏枯草皂苷A的结构鉴定[J]药学学报, 2000,(01) .
[17] 施蛟,陈博,孙智华,胡昌奇. 中间锦鸡儿黄酮类成分的研究[J]药学学报, 2003,(08) .
[18] 黄文武,孔德云,杨培明. 小木通的化学成分研究 (Ι)[J]中草药, 2004,(06) .
[19] 范明松,叶冠,黄成钢. 薜荔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 2005,(07) .
[20] 康洁,陈若芸,于德泉. 蒙桑茎皮中Diels-Alder型加合物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 2006,(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