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季顺欣. 血脂异常中医证素辨证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0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6 条
[1] 屠浩明. 高脂血症血脂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3,(06) .
[2] 丁志山,沃兴德. 姜黄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RNA合成的影响[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999,(05) .
[3] 王亚红,郭维琴,王硕仁,牛福玲,钟蓓. 降脂通脉方药理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 2004,(10) .
[4] 王序,韩桂秋,李荣芷,潘竞先,陈雅研,何云庆,涂馥,王邠,Leeyuan Huang,Cindy Lee,Maria Sandrino,M. N. Chang,T.Y. Shen. 现代生物分析法对常用中药的筛选研究[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86,(01) .
[5] 周爱儒,夏凉,杨和平,王歈,姚阿卿,温进坤,汤健,李岱宗,顾健人. 癌基因与抗癌基因在心血管病中的作用[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93,(02) .
[6] 王胜春,滕树保,王汝娟,胡咏武,赵慧萍. 五子降脂胶囊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8,(05) .
[7] 庞战军,周玫,陈瑗. 云芝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O释放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997,(02) .
[8] 娄宁,陈瑗,周玫,刘尚喜,吴兰,闫道广. 云芝多糖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995,(02) .
[9] 黄春林. 降脂中药的探索[J]广东医学, 1984,(01) .
[10] 白娟,孙成全,李应东,李萍,张延英. 丹参铬合剂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变化的影响[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1995,(01) .
[11] 钱卫东,庄德成,朱学云,钱小奇. 高脂血症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湖北中医杂志, 2001,(11) .
[12] 袁肇凯,简亚平,黄献平,李跃南,贺福元. 高脂血症痰瘀辨证的血脂和血流动力学检测分析[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1,(03) .
[13] 任汉阳,孙红光,张瑜,冀春茹,吴明侠,李根林,刘望乐. 火麻仁油对鹌鹑的降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J]河南中医, 1998,(05) .
[14] 汪浩川,刘秉文,傅明德,曾成林. 癌基因及抗癌基因在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转录表达[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1996,(02) .
[15] 张英珊. 动脉壁的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与动脉粥样硬化[J]基础医学与临床, 1991,(02) .
[16] 庄德成,卞善述,钱卫东,解金兴,王洪新,鲁海婷,朱学云,钱小奇. 高脂血症辨证分型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江苏中医, 2001,(09) .
[17] 王亚红,姜洪茹,郭维琴,鲁伟星,王硕仁. 降脂通脉方抗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03) .
[18] 王亚红,赵明镜,吕希莹,任映,赵凤志,宋崇顺,秦腊梅,郭维琴,王硕仁,鲁伟星. 降脂通脉方抗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03) .
[19] 郭蕾,王永炎,张志斌. 关于证候概念的诠释[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02) .
[20] 尚改萍,文志斌,何晓凡,汉建忠,李俊成,贺石林. 补阳还五汤抗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机制[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