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1 条
[1] | 吴明霞,吴炳煌,钱松涛,李俐,阙庆辉,林鹉,吴越,王舰. 针灸对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作用的临床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0,(04)
.
|
[2] | 詹志伟. 降钙素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1996,(02)
.
|
[3] | 潘欣.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0,(02)
.
|
[4] | 王东岩,蔡红,卓铁军. 针刺背部俞穴对骨质疏松症腰椎骨密度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 2001,(02)
.
|
[5] | 辛保玉,洪俪凤,石学敏,李学武. 艾灸延缓衰老的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 2000,(05)
.
|
[6] | 李凤英,王绵,徐隆绍. 甲状旁腺激素与骨质疏松症[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0,(02)
.
|
[7] | 刘东旭. Fas蛋白的基础与临床[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1997,(03)
.
|
[8] | 郭伟,王莉莉,吴耀晨.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1,(01)
.
|
[9] | 宋献文,石印玉,沈培芝,张英. 补肾中药对骨质疏松大鼠骨骼的影响[J]中国骨伤, 1997,(05)
.
|
[10] | 刘献祥,俞能宝,董忠. 复方无名异冲剂对老年大白鼠股骨抗弯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骨伤, 1994,(05)
.
|
[11] | 王长海,张仲海,李锋,周安平. 针刺对肾阳虚骨密度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 1998,(05)
.
|
[12] | 吴中朝,王玲玲,徐兰风. 艾灸对老年人血浆睾酮、雌二醇的影响[J]中国针灸, 1996,(08)
.
|
[13] | 冯坤,刘月桂,张灵菊,高子范. 高转换型骨质疏松模型的生化特点[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1997,(02)
.
|
[14] |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0,(01)
.
|
[15] | 周丕琪,沈霖,杜靖远,杨艳萍,谢晶,高兰,刘保平.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血清IL-6,TNF-α浓度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1,(01)
.
|
[16] | 郭华章,刘建. 细胞因子在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1996,(02)
.
|
[17] | 孙铁铮,吴荣福,陶天遵. 雌激素、细胞因子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1998,(04)
.
|
[18] | 柴本甫,汤雪明,李慧. 骨质疏松股骨头、颈部的骨细胞性骨吸收(透射电镜观察)[J]中华骨科杂志, 1997,(11)
.
|
[19] | 刘炎,王维健. 针刺补肾健脾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 1996,(Z1)
.
|
[20] | 郑振,沈自尹,黄辉. 补肾与活血复方调节老年鼠T细胞凋亡的对比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