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武建. 盲源分离研究及其在脑电信号分析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 2006 .
[2] 吴秀玲.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算法的脑电诱发电位的特征提取[D]上海交通大学, 2007 .
[3] 张新闻. 脑—机系统中特征提取方法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 2007 .
[4] 王健.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脑电信号消噪[D]河北工业大学, 2006 .
[5] 陈颖萍. 基于小波和独立分量分析的脑电信号预处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6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赵海滨. 脑—机接口的特征提取和分类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 2009 .
[2] 张旭秀. 盲源分离及其在脑电信号处理中应用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6 .
[3] 魏庆国. 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分类算法的研究[D]清华大学, 2006 .
[4] 吴婷. 自发脑电脑机接口模式识别关键技术与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08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7 条
[1] 高湘萍,吴小培,沈谦. 基于脑电的意识活动特征提取与识别[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2) .
[2] 程明,高上凯,张琳. 基于脑电信号的脑—计算机接口[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0,(02) .
[3] 杨帮华,颜国正,丁国清,于莲芝. 脑机接口关键技术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5,(04) .
[4] 李舜酩,杨涛. 盲源信号分离及其发展[J]传感器技术, 2005,(04) .
[5] 徐宝国,宋爱国. 单次运动想象脑电的特征提取和分类[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4) .
[6] 杨立才,李佰敏,李光林,贾磊. 脑-机接口技术综述[J]电子学报, 2005,(07) .
[7] 王巧兰,季忠,秦树人. 基于小波变换的脑电噪声消除方法[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7) .
[8] 万柏坤,高扬,赵丽,綦宏志. 脑-机接口:大脑对外信息交流的新途径[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 2005,(01) .
[9] 赵捷,华玫. 滤除ECG中肌电和宽频率范围工频干扰的小波算法[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04,(03) .
[10] 程明,任宇鹏,高小榕,王广志,季林红,高上凯. 脑电信号控制康复机器人的关键技术[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2003,(04) .
[11] 张海军,王浩川,赵雨斌. 基于小波包技术的EEG信号特征波提取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8,(23) .
[12] 赵海滨,王宏. 利用相对小波能量和概率网络的脑-机接口[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9,(05) .
[13] 张著英,黄玉龙,王翰虎. 一个高效的KNN分类算法[J]计算机科学, 2008,(03) .
[14] 杨竹青,李勇,胡德文. 独立成分分析方法综述[J]自动化学报, 2002,(05) .
[15] 龙飞,吴小培,范羚.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脑电噪声消除[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3,(03) .
[16] 薛建中,和卫星,闫相国,郑崇勋. 基于小波包分析的意识任务特征提取与分类[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4,(03) .
[17] 杜晓燕,李颖洁,朱贻盛,任秋实,赵仑. 脑电信号伪迹去除的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8,(02) .
[18] 伍亚舟,吴宝明,何庆华. 基于脑电的脑-机接口系统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康复, 2006,(01) .
[19] 邹继东,陈小平,和卫星,赵世婧,吉奕. 小波熵提取脑意识任务特征的脑机接口设计[J]中国临床康复, 2006,(13) .
[20] 钱晓进,郑如冰,王传林. 高性能肌电检测前置放大器的设计[J]现代科学仪器, 200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