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
[1] 李春雷. 2A12铝合金本构关系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
[2] 朱文明. 高速切削Ti6Al4V切屑形成仿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 .
[3] 刘胜. 钛合金正交切削的温度场和切削力仿真与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 .
[4] 刘汉良. 精密微细切削机理研究及应用技术[D]北京理工大学, 2008 .
[5] 牟涛. 高速铣削钛合金Ti6Al4V的刀具磨损研究[D]山东大学, 2009 .
[6] 朱雨恩. 钛合金切削中锯齿形切屑的绝热剪切带组织演变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0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成群林. 航空整体结构件切削加工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 2006 .
[2] 付秀丽. 高速切削航空铝合金变形理论及加工表面形成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 2007 .
[3] 赵威. 基于绿色切削的钛合金高速切削机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6 .
[4] 吴继华. 基于应变梯度塑性理论的正交微切削变形研究[D]山东大学, 2009 .
[5] 周军. 铝合金7050-T7451微切削加工机理及表面完整性研究[D]山东大学, 2010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0 条
[1] 王敏杰,胡荣生,刘培德. 金属材料热塑剪切失稳临界条件的切削法测定[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1990,(01) .
[2] 罗兵辉,柏振海. 高性能铝合金研究进展[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2,(03) .
[3] 陈刚,陈忠富,徐伟芳,陈勇梅,黄西成. 45钢的J-C损伤失效参量研究[J]爆炸与冲击, 2007,(02) .
[4] 陈军,赵永庆,常辉. 中国船用钛合金的研究和发展[J]材料导报, 2005,(06) .
[5] 蒋和理. 二重积分优化Simpson与二次式算法[J]工程数学学报, 1989,(02) .
[6] 刘战强,黄传真,万熠,艾兴. 切削温度测量方法综述[J]工具技术, 2002,(03) .
[7] 魏树国,吴照银,马光锋. 钛合金的切削加工性及其改善方法[J]工具技术, 2005,(12) .
[8] 曹自洋,何宁,李亮. 切削温度对微细切削加工影响的有限元分析研究[J]工具技术, 2010,(11) .
[9] 胡八一,董庆东,韩长生,张海平. TC4钛合金及40Cr钢破片中绝热剪切带的TEM分析[J]高压物理学报, 1996,(01) .
[10] 颜鸣皋,吴学仁,朱知寿. 航空材料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航空制造技术, 2003,(12) .
[11] 曹春晓. 航空用钛合金的发展概况[J]航空科学技术, 2005,(04) .
[12] 党民,王立志,牟国志,胡景春,陈晓伟,王泽生,罗宝,郑兆良. 铝合金液化石油气瓶体变薄旋压工艺研究[J]机械工程师, 2003,(05) .
[13] 范亚夫,段祝平. Johnson-Cook材料模型参数的实验测定[J]力学与实践, 2003,(05) .
[14] 齐德新,马光锋,张桂木. 钛合金切削加工性综述[J]煤矿机械, 2002,(11) .
[15] 王敏杰,胡荣生,刘培德. 金属切削过程中的热塑剪切失稳[J]强度与环境, 1989,(01) .
[16] 周军,李剑峰,孙杰. 微切削加工Al7050-T7451过程切屑形貌及尺度效应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0,(03) .
[17] 秦高科,方敏,于建民. 带尾翼铝合金壳体工艺优化及模具设计[J]热加工工艺, 2008,(21) .
[18] 宋西平. 钛合金在汽车零件上的应用现状及研发趋势[J]钛工业进展, 2007,(05) .
[19] 高娃,张存信. 低成本钛合金制备技术及其军事应用[J]钛工业进展, 2008,(03) .
[20] 徐庆,许荣萍,刘宝忠. 钛制设备在工业中的应用[J]钛工业进展, 200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