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
[1] 王海丽. 军用侦察卫星星座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1 .
[2] 韦娟. 双基站卫星群布设分析及控制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 2002 .
[3] 张玉锟. 卫星编队飞行的动力学与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2 .
[4] 孟云鹤. 近地轨道航天器编队飞行控制与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 .
[5] 王兆魁. 分布式卫星动力学建模与控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 .
[6] 郝继刚. 分布式卫星编队构形控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 .
[7] 吕建婷. 三轴稳定卫星姿态控制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6 条
[1] 孙文科. 低轨道人造卫星(CHAMP、GRACE、GOCE)与高精度地球重力场——卫星重力大地测量的最新发展及其对地球科学的重大影响[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2,(01) .
[2] 周荫清,徐华平,陈杰. 分布式小卫星合成孔径雷达研究进展[J]电子学报, 2003,(S1) .
[3] 韦娟,袁建平. 小卫星编队飞行的相对运动学方程研究[J]飞行力学, 2002,(01) .
[4] 陆宏伟,邱志强,于起峰,王威. 基于卫星编队序列图像的摄影测量[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04,(03) .
[5] 郝继刚,张育林. 基于大气阻力的卫星编队构形沿航迹模糊控制方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07,(03) .
[6] 方茹,张世杰,林晓辉,曹喜滨. 椭圆轨道编队飞行相对动力学初始化条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6,(07) .
[7] 张振民,林来兴. 小卫星编队飞行动力学及其应用[J]航天控制, 2002,(03) .
[8] 林来兴,张洪华,车汝才.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编队飞行的区域性导航系统方案[J]航天控制, 2003,(02) .
[9] 潘科炎. GPS在航天器编队飞行任务中的基础性作用[J]航天控制, 2003,(03) .
[10] 王兆魁,张育林. 分布式卫星精确构形保持变结构控制[J]航天控制, 2005,(06) .
[11] 车汝才,张洪华. 追踪星跟踪空间非合作目标的相对轨道设计[J]航天控制, 2006,(05) .
[12] 陈杰,周荫清,李春升. 分布式SAR小卫星编队轨道设计方法研究[J]中国科学E辑:信息科学, 2004,(06) .
[13] 陈宏宇,朱振才,周依林,曹彩霞,余勇,李东. 神舟七号微小卫星伴随飞行技术试验[J]空间科学学报, 2009,(03) .
[14] 张日东,王树青. 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系统预测函数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 2007,(06) .
[15] 周丽,姜长生,都延丽. 一种基于反步法的鲁棒自适应终端滑模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 2009,(06) .
[16] 刘燕斌,陆宇平. 基于反步法的高超音速飞机纵向逆飞行控制[J]控制与决策, 2007,(03) .
[17] 李俊峰,高云峰,宝音贺西,李响,王宗钢,王虎妹. 卫星编队飞行动力学与控制研究[J]力学与实践, 2002,(02) .
[18] 张帆,曹喜滨,邹经湘. 一种新的全角度四元数与欧拉角的转换算法[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4) .
[19] 尤政,张高飞,任大海. MEMS微推进技术的研究[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2004,(02) .
[20] 苏罗鹏,李俊峰,高云峰. 卫星编队飞行相对姿态控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