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孟兆民. 任楼煤矿中组煤解吸动力学特性及突出预测指标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 2014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秦长江. 顺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 2012 .
[2] 陈向军. 外加水分对煤的瓦斯解吸动力学特性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 2013 .
[3] 高坤. 高能气体冲击煤体增透技术实验研究及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3 .
[4] 袁军伟. 颗粒煤瓦斯扩散时效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4 .
[5] 刘震. 水力化钻孔径向瓦斯渗流特性实验研究与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 2014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8 条
[1] 王青松,金龙哲,孙金华. 煤层注水过程分析和煤体润湿机理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4,(01) .
[2] 钟玲文. 煤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J]地球科学, 2004,(03) .
[3] 张时音,桑树勋. 液态水影响不同煤级煤吸附甲烷的差异及其机理[J]地质学报, 2008,(10) .
[4] 胡千庭,蒋时才,苏文叔. 我国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对策[J]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0,(01) .
[5] 程五一,王佑安,王魅军. 实验室确定钻屑解吸指标Δh_2临界值方法的研究[J]煤炭工程师, 1997,(03) .
[6] 陈昌国,魏锡文,鲜学福. 用从头计算研究煤表面与甲烷分子相互作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3) .
[7] 陈昌国,鲜晓红,张代钧,鲜学福. 微孔填充理论研究无烟煤和炭对甲烷的吸附特性[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2) .
[8] 孙可明,梁冰,王锦山. 煤层气开采中两相流阶段的流固耦合渗流[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1) .
[9] 聂百胜,何学秋,冯志华,张金锋. 磁化水在煤层注水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7,(01) .
[10] 李志强,王兆丰. 煤巷掘进工作面中高压注水措施消突机理研究[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3) .
[11] 程远平,俞启香. 中国煤矿区域性瓦斯治理技术的发展[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07,(04) .
[12] 桑树勋,朱炎铭,张井,张晓东,张时音. 液态水影响煤吸附甲烷的实验研究:以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为例[J]科学通报, 2005,(S1) .
[13] 骆祖江,付延玲,王增辉. 非饱和带水气二相渗流动力学模型[J]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9,(05) .
[14] 张庆玲. 煤储层条件下水分——平衡水分测定方法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9,(04) .
[15] 傅雪海,秦勇,薛秀谦. 分形理论在煤储层物性研究中的应用[J], 2000,(04) .
[16] 吴继周. 略论煤层注水[J]煤矿安全, 1982,(02) .
[17] 刘志钧. 关于煤的吸附甲烷容量的研究[J]煤矿安全, 1988,(10) .
[18] 邵军. 关于钻屑瓦斯解吸指标的探讨[J]煤矿安全, 1991,(03) .
[19] 刘常洪,杨思敬. 关于煤甲烷吸附体系吸附规律的试验研究[J]煤矿安全, 1992,(04) .
[20] 瞿涛宝. 论煤层注水处理瓦斯的效果[J]煤矿安全, 199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