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 张平艳. 硅对连作黄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14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5 条
[1] | 郑路,何义斌,邵建国. 安徽省土壤有效硅含量分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3,(04)
.
|
[2] | 张晓燕,芦春莲,田志喜. 植物诱导抗病性[J]保定师专学报, 2001,(04)
.
|
[3] | 杨秀芳,屠幼英,胡兆君,杨贤强. 类黄酮化合物在茶树体内的生理功能[J]茶叶, 1997,(04)
.
|
[4] | 高旭晖. 论茶树抗病性的生化基础[J]茶叶通讯, 1998,(01)
.
|
[5] | 宫海军,陈坤明,王锁民,张承烈. 植物硅营养的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 2004,(12)
.
|
[6] | 张贺,李波,周虚,谭建华.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J]动物医学进展, 2006,(S1)
.
|
[7] | 张秋芳,刘奕平,刘波,谢小丹,林培章. 烟草主要酚类物质研究进展[J]福建农业学报, 2006,(02)
.
|
[8] | 黄斌民. 广东晚稻产量不高不稳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 1988,(04)
.
|
[9] | 许勇,王永健,葛秀春,宋凤鸣,郑重. 枯萎病菌诱导的结构抗性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与西瓜枯萎病抗性的关系[J]果树科学, 2000,(02)
.
|
[10] | 沈寅初. 农用抗生素研究开发的新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1998,(02)
.
|
[11] | 赵宏儒,张彦萍,张丽清,王春辉,石晋文,马丽萍,张嘉云,任瑞丽. 玉米施用硅肥的肥效初探[J]华北农学报, 2004,(S1)
.
|
[12] | 云兴福,崔世茂,霍秀文. 黄瓜组织中几种酶活性与其对霜霉病抗性的关系[J]华北农学报, 1995,(01)
.
|
[13] | 萧洪东,喻敏,王惠珍. 硅对草坪草褐斑病抗性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 2006,(01)
.
|
[14] | 吴英,赵秀春,李树藩. 我省不同类型土壤水稻施硅肥效果的探讨[J]黑龙江农业科学, 1987,(05)
.
|
[15] | 翟晓巧,王国周,毕会涛,李培玉. 泡桐丛枝病发生与叶片酚和氨基酸变化关系研究[J]河南科学, 2000,(03)
.
|
[16] | 王璟,周慧,邢小萍,袁虹霞,李洪连. 不同抗黑胚病小麦品种接菌后丙二醛和总酚含量及PPO活性的变化[J]河南科学, 2007,(03)
.
|
[17] | 饶力群,李劲,官春云,罗泽民. 稻白叶枯病菌对水稻悬浮细胞H_2O_2含量及其代谢酶活性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9,(06)
.
|
[18] | 马国辉,邓启云,万宜珍,王学华. 超级杂交稻抗倒生理与形态机能研究Ⅰ.培矮64S/E32与汕优63植株钾、硅和纤维素含量差异[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5)
.
|
[19] | 胡瑞芝,方水娇,陈桂秋. 硅对杂交水稻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5)
.
|
[20] | 张桂芬,鲁传涛,申效诚,高伟,王克荣,杨永升.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J]河南农业科学, 1997,(0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