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孙婧珏. 红松、云杉、落叶松与水曲柳混交对根尖外生菌根侵染率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 2012 .
[2] 郭培俊. 甘草根呼吸动态及其与活性成分含量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
[3] 徐钰. 外源N输入对杨树人工林细根的影响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14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5 条
[1] 张小全,吴可红. 森林细根生产和周转研究[J]林业科学, 2001,(03) .
[2] 杨玉盛,陈光水,何宗明,陈银秀,谢锦升.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细根净生产力及周转[J]林业科学, 2001,(S1) .
[3] 陈光水,何宗明,谢锦升,杨玉盛,蒋宗垲. 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生产力、分布及周转的比较[J]林业科学, 2004,(04) .
[4] 黄建辉,韩兴国,陈灵芝. 森林生态系统根系生物量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 1999,(02) .
[5] 张小全,吴可红,Dieter Murach. 树木细根生产与周转研究方法评述[J]生态学报, 2000,(05) .
[6] 廖利平,邓仕坚,于小军,韩士杰. 不同连栽代数杉木人工林细根生长、分布与营养物质分泌特征[J]生态学报, 2001,(04) .
[7] 杨玉盛,董彬,谢锦升,陈光水,高人,李灵,王小国,郭剑芬. 森林土壤呼吸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J]生态学报, 2004,(03) .
[8] 白文明,程维信,李凌浩. 微根窗技术及其在植物根系研究中的应用[J]生态学报, 2005,(11) .
[9] 王向荣,谷加存,梅莉,韩有志,于水强,史建伟,于立忠. 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形态及母根与子根比例关系[J]生态学报, 2006,(06) .
[10] 凌华,袁一丁,杨智杰,黄锦学,陈光水,杨玉盛. 杉木人工林细根寿命的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 2011,(04) .
[11] 廖利平,杨跃军,汪思龙,高洪.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纯林及其混交林细根分布、分解与养分归还[J]生态学报, 1999,(03) .
[12] 范世华,李培芝,王力华,许思明. 杨树人工林下根系的氮素循环与动态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 2004,(03) .
[13] 梅莉,王政权,韩有志,谷加存,王向荣,程云环,张秀娟. 水曲柳根系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的分布格局[J]应用生态学报, 2006,(01) .
[14] 史建伟,于水强,于立忠,韩有志,王政权,郭大立. 微根管在细根研究中的应用[J]应用生态学报, 2006,(04) .
[15] 张秀娟,吴楚,梅莉,韩有志,王政权. 水曲柳和落叶松人工林根系分解与养分释放[J]应用生态学报, 2006,(08) .
[16] 于水强,王政权,史建伟,于立忠,全先奎. 氮肥对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寿命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 2009,(10) .
[17] 姜红英,谷加存,邱俊,王政权. 2004—2008年落叶松人工林细根生产和死亡的季节动态[J]应用生态学报, 2010,(10) .
[18] 廖利平,陈楚莹,张家武,高洪. 杉木、火力楠纯林及混交林细根周转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 1995,(01) .
[19] 李凌浩,林鹏,邢雪荣. 武夷山甜槠林细根生物量和生长量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 1998,(04) .
[20] 杨丽韫,李文华. 长白山不同生态系统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地下C贮量的调查[J]自然资源学报, 2003,(02) .